臺灣性別薪資差距仍15.8%!婦團批:籲提出具體策略
爲了喚起兩性同酬之公共意識,勞動部已發佈多年「同酬日」。(報系資料照)
爲了喚起兩性同酬之公共意識,勞動部已發佈多年「同酬日」,但國際比較仍與OECD墊底的美日韓三國比較,有婦團呼籲,應提出具體策略降低性別薪資差距。
據勞動部發布同酬日指出,兩性薪資差距從2011年的17.9%減少至2024年的15.8%,代表女性在2011年時需要比男性多工作63天時間才能獲得同等薪資,近年差距不斷縮小,但截至2024年女性仍得需要多工作58天、甚至不減反增。
同酬日比較長年都只與美國、日本及韓國比較,過去就遭婦團批評不敢與性別平等較爲先進的歐洲國家比較,檢視2023年OECD已公佈的各國性別薪資統計,以哥倫比亞表現最佳僅有1.9%、哥斯大黎加及紐西蘭以4.2%次之,我國公佈的兩性時薪差距今年爲15.8%、依舊大幅落後。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認爲,我國就同一職業間性別薪資沒有差距,性別之間薪資差距主要來自水平及垂直隔離,前者指的爲職業間的差距,如過去而言薪水較高的醫師及工程師仍由男性從事爲多,後者指的爲公司如董事或監事等高階人事仍以男性爲主。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指出,過去我國與OECD國家比較排名仍屬前段班,但近年沒有具體政策導致性別薪資差距無法有效減少,目前已到中段班,政府也應針對性別間水平或垂直隔離提出具體政策,並在各政策實施中納入性別思考,才能進一步減少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