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的溫泉軍醫眷村 解密北投中心新村
臺北北投中心新村於2011年登錄爲北市文化資產「聚落」,並獲國防部覈定爲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5-11-07 林伯東攝影)。
隱身在北投溫泉鄉、充滿在地人情味的中心新村,不只見證了北投溫泉從日治「天狗庵」到戰後的歷史,更濃縮了上一代人從戰火離亂到落地生根的故事。作爲「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的附屬眷村,中心新村的過去,承擔着「救人」的任務,它收治了在戰場上身心受創的軍人,與其他強調「殺敵」的眷村不同,中心新村有着獨特的醫護後勤文化。
【推薦閱讀】 臺灣最古老眷村曾因政策差點遭拆除 鳳山「黃埔新村」重生爲觀光景點 臺中之寶101歲「彩虹爺爺」黃永阜離世 留下一手打造的彩虹眷村
而且,這座北投眷村是臺灣唯一的「溫泉軍醫眷村」,它的存在就是一部活歷史,其房舍可見日軍遺留建築改建、婦聯會捐款興建,以及後來居民自力蓋建的三種風格建物,向世人展示了軍眷們從「短期居留」到「落地生根」的艱辛歷程。過去的生活剪影中,每到傍晚,居民們會拿着臉盆到公共溫泉浴室排隊,洗淨一天的辛勞。逢年過節,鄰里們操着大江南北的口音,分享着家鄉的年夜菜,用舌尖的味道連結着彼此的思念。
然而在中心新村裡,還有一段眷村居民共有的生活記憶。由於軍人薪餉微薄,一家老小全賴微薄的軍餉維生,許多軍眷爲了貼補家用、籌措學費,除了忙於做家庭代工,還會去「賣血」。據說當時,軍醫院手術常缺血,捐血 500c.c. 可換得2,000 元,幾乎是軍隊月薪的三到五倍。
自從 1979 年開始推動改建,中心新村在因緣際會下得以保留,成爲今日重要的文化保存區,它已不再只是舊陳的房舍,它保留了一代人對抗生活、彌補鄉愁的歷史軌跡。當你走上中心新村那佈滿歲月痕跡的斜坡,聞着空氣中淡淡的硫磺味,你會發現,這裡保存了超越省籍、充滿人情味的臺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