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太空夢起飛!旭海火箭發射場「組裝廠」啓用 人才培育是關鍵
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新建的組裝廠、整修控制中心27日正式揭牌啓用,除提供研發團隊遮風避雨的整備環境外,也是培育臺灣火箭人才的實驗基地。(謝佳潾攝)
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新建的組裝廠、整修控制中心27日正式揭牌啓用,除提供研發團隊遮風避雨的整備環境外,也是培育臺灣火箭人才的實驗基地。(謝佳潾攝)
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新建的組裝廠、整修控制中心27日正式揭牌啓用,除提供研發團隊遮風避雨的整備環境外,吸睛的形象牆還是由居民攜手原民藝術家合作打造,象徵着太空科技與地方共好,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則強調,發射場的最主要目的是培養人才,爲九棚村國家發射場的10年建設奠定基礎。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指出,臺灣要競逐太空的未來,一定要有產業,讓臺灣在全世界扮演關鍵的角色,現在國科會有10年計劃,除把位在九棚村的國家發射場完成外,更要全面性的同步培育科研火箭人才,透過教育活動吸引年輕人關注太空產業。
吳誠文進一步表示,未來全球對於低軌衛星的需求非常龐大,現在大家都在排隊要發射衛星,但其實能發射的場域非常有限,而臺灣正好在東南海岸這個地方相當合適,若未來成功發展經營商業火箭發射並與國際連結,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發展自己的太空產業,如使用者設備等,可以透過高科技產業帶動東海岸的發展。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也說,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域是臺灣火箭人才的實驗基地,但過去在組裝廠落成前,學生與團隊常在日曬雨淋下工作,電子零件碰水更增加變數,而今在立法院、國科會與旭海村支持下,科研火箭發射場域新建科研火箭組裝廠,提供研發團隊能遮風避雨的整備環境。
吳宗信表示,科研火箭組裝廠房挑高7公尺,牆面爲厚度2公尺的防爆牆,屋頂架設53平方公尺太陽能板,搭配發電機供給所需電力,而發射平臺建置避雷塔、微型氣象監測站、儲水槽,另外,從中科院租用、整修完成的控制中心,配置控制室、觀看區、會議室,外觀則有居民攜手原民藝術家合作打造的形象牆,象徵太空科技與地方共好。
國家太空中心表示,透過這座組裝廠房與控制中心,未來火箭研發團隊將能在旭海完成從設計、組裝、測試到發射控制的完整流程,並將持續投入人才培育、產學合作與國際接軌,讓臺灣的太空夢飛得更高、更遠。
屏東縣長周春米說,從討論建置科研火箭發射場開始,她見證中央與居民從溝通、交流、瞭解到信賴,屏東縣府也會與中央合作,更有計劃的推廣火箭科普太空教育。讓旭海成爲孕育火箭技術、培養太空人才的新搖籃,未來更將吸引產業能量,帶動地方經濟與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