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部深海紀錄片《沈睡的水下巨人》 歷時4年8K首映
《沈睡的水下巨人》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舉行8K首映會。(牽猴子提供)
臺灣首部以海洋「沉船」生態爲主題的深海紀錄片《沈睡的水下巨人》,今(6)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舉行8K首映會,由金鐘製作人李景白跨域操刀擔任導演,更親任水下攝影師,歷時4年、深潛超過600 次、用掉超過2,400支氣瓶,突破重重挑戰,將這些沉睡於海底的鋼鐵巨人與其孕育的生命,帶上大銀幕,真實呈現海洋的壯麗與哀愁。
《沈睡的水下巨人》採用 8K 120幀的業界最高規格拍攝,讓每一幀畫面都能細膩呈現深海的壯麗, 8K 的解析度是 4K 的四倍,水平接近 8,000像素,即使裸視觀看,也能感受到極致細膩、立體且栩栩如生的影像。首映會由致力珊瑚覆育的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主辦,廣邀海洋學者與珊瑚覆育團體齊聚在北藝中心球形劇場內,並由臺達提供自主研發領先全球的 8K 三萬七千流明超高畫質投影機,搭配800吋銀幕和5.1聲道進行放映,提供最高品質的觀影體驗。同時,持續關注海洋保護與永續議題的緯穎科技、緯穎永續基金會也大力支持本片拍攝,並特別加開 8K 特映場次,廣邀員工、產業夥伴及相關單位共襄盛舉。期望透過紀錄片深刻的海底影像,讓更多人認識臺灣的海洋環境,藉此喚起社會對海洋保育的重視。
導演李景白水下工作照。(牽猴子提供)
導演李景白藉由影像呈現出大家不熟悉的水下世界,以 8K 高畫質拍攝魚羣穿梭在沉船間繽紛綺麗的畫面,也揭露人類活動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他坦言, 4 年的拍攝時間孤獨又漫長,且每次下潛的狀況難以預測,因此捕捉到的每個畫面都是獨一無二的紀錄,希望在這些「鋼鐵巨人」被侵蝕破壞前留下珍貴的身影,喚醒社會對海洋的重視。
《沈睡的水下巨人》透過沉船來詮釋臺灣的海洋生態,這些被時間遺忘的「鋼鐵巨人」是海洋生物的庇護所,孕育出多采多姿的海底世界,更是海洋生態的指標,生態良好的海洋,沉船裡會有滿滿的魚羣與各式各樣的軟硬珊瑚;反之,空蕩蕩的沉船,代表海洋資源的枯竭。「這不只是一部紀錄片,更是一份沉重的責任。」李景白映後強調。
林又立(右二起)、導演李景白、簡沛恩合影,出席力挺8K首映會。(牽猴子提供)
首部完整記錄臺灣深海影像的紀錄片《沈睡的水下巨人》由金鐘製作人李景白執導,找來入圍40次金曲獎的李哲藝擔任音樂總監、操刀全片配樂作曲,旁白則是由實力派金獎演員陳竹升獻聲配音。《沈睡的水下巨人》由動能意像製作有限公司與 LINE 臺灣製作出品,將大家平常看不到的海洋深處推上銀幕,真實還原了海洋的壯麗與哀愁。電影將於 4 月 25 日全臺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