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AI和半導體的世界重鎮 臺南是我國S廊帶的核心

「2024南方半導體論壇」7日上午在大臺南會展中心揭幕,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副署長鄒宇新致詞開頭就說,最近最夯的熱門議題,不外乎是AI和半導體,全球65%的高階製程晶圓、90%的伺服器,都來自臺灣製造,而高階晶圓、以及伺服器,都是AI未來發展必要的基礎,因此,臺灣國際電腦展衆星雲集,全球大咖產業「不得不來」,且如外界所形容的,「沒有來的,都不是大咖」。

鄒宇新表示,沒有AI晶片,沒有AI伺服器,就沒有AI的資料中心,就無法進行AI的應用,我國要抓住這次的契機,因爲AI和半導體的發展,在未來4來是非常關鍵的。

他說,南科的晶圓已經與竹科的晶圓,並駕齊驅,臺積電最先進製程5奈米和3奈米,都在南科,未來的2奈米,會向南延伸到高雄,先進封裝會向北延至嘉義,因此,未來,臺南將是南部地區半導體產業聚落的核心,必須掌握此一契機。

臺南副市長趙卿惠表示,AI成爲全球新浪潮,國內無論是南科、竹科或是南延到高雄,這是我國推動S廊帶的最重要的科學園區的發展,無可否認的,臺南就在這個廊帶的核心,過去大家一起打拚,終於看到臺南的成果。

趙卿惠指出,臺南在400年前,就是商業貿易的骨幹,400年後,大家在找尋的則是AI生態系,爲我國未來的400年,臺灣可以立基的宏大經濟發展,並藉由AI半導體的產業革命,可以讓產業AI化、AI產業化,再次迎接臺灣第二波的經濟奇蹟。

南科管理局長蘇振綱則說,南科成立28年以來,舉辦的論壇或研討會,從未有今日如此的盛況,主要原因是半導體的發展、世界的核心,就在臺灣,而臺灣的核心就在臺南,因爲全球65%的高階製程晶圓,其中有將近90%,就是來自南科,就在臺南,而且,這樣的趨勢將持續維持下去,因爲,半導體產業製程的發展一直在持續成長,南科作爲承載此一產業發展的載體,南科將持續營造友善的投資環境,除了希望廠商在此營運,更能夠與環境共榮。

他指出,我國半導體先進製程在南科,而晶創臺灣計劃就是希望IC設計和AI半導體產業更完整,期待AI未來的發展,能夠爲人類所用,讓人類「更受益於AI,而不是受制於AI」。

蘇振綱補充指出,南科受惠於全球AI晶片需求快速成長,以及先進高值的3奈米制程投產放量,2023年營業額達1兆5,855億元,連續3年都創兆元新高。

爲了呼應龐大的產業用地需求,南科新設與擴建園區五路齊發,其中,屏東、嘉義及臺南園區三期擴建,已同步進行公共工程及廠商建廠,橋頭園區已有電動車、CDMO、被動元件等大廠進駐,楠梓產業園區預計今年6月第一階段納入科學園區,未來也將成爲半導體先進製程基地,因此,由嘉義串聯至屏東的南臺灣科技廊帶,將爲產業的發展提供充沛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