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爲什麼北大研究生選擇來小米底層崗實習?

小米的工卡。(作者提供)

這段時間就真是很忙,一邊修北大課程,一邊忙小米實習,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外加風火輪(解決煩人的通勤時間),才能讓自己不至陷入焦頭爛額的境地。

而這一切,全是我自己造成的。

「爲什麼不先安心學習,課程結束後再選擇實習?」這是媽媽提出的疑問。

源於我內心的焦慮。

目前就業市場太卷,一個文科生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大廠的門對理工生敞開,對文科生卻是虛掩的。我想試試自己有沒有能力敲開這這扇門。

那爲什麼選擇小米的「底層」崗呢?

這是前幾天跟同事一起吃飯,她們好奇的。

我目前在小米國際業務部做電商運營,崗位職責按媽媽的理解是「上下貨」,屬於基礎崗位,同事都覺得一個北大的選這個崗位有點「屈才」。

我卻不這麼覺得。

很感恩,這個崗位接納了我。

據說很讓人羨慕的小米食堂,確實不錯吃。(作者提供)

我們一家都是「米粉」。

這裡的一家不僅包括我們「小家」,還包括臺北的「大家」。

我們家的第一部小米手機並不是自己買的,而是2013年10月幫臺北的叔叔代購的紅米手機。

據老媽描述,當時她還不知道小米手機,更不知道小米手機在臺灣有多火,她對小米的熱情完全是每天中午蹲在電腦前幫小叔刷屏搶手機培養出來的。

當時據說是小米的飢餓營銷,一部紅米手機花了他整整兩個月才刷到,簡直太珍貴了。

2014年2月,老媽運氣爆棚,接連幫臺灣親戚刷到兩部小米3,一部小米2s,終於沒忍住給自己也刷了一部小米3。

從此以後小米電視、小米空氣淨化器、小米淨水器、小米空調、小米洗衣機……全屋「小米化」,正式「入坑」小米。

我的手機也一直都是小米,上一部小米10用了4年都沒出問題,自己也會時不時在小米生態鏈產品上下單,用得一直挺安心的。

所以雖然大廠很多,但我的第一選擇依舊是小米。

至於爲什麼是國際業務部,首先是國際業務部選擇了我。

在小米麪試了3個崗位,只有這個崗位接納我的實習到崗時間,保證我的上課時間——當上課時間與實習時間衝突時,允許我實習請假,而不是希望我翹課。

特別感謝。

其次,在全球貿易戰打響,關稅壁壘形成的當下,最大的挑戰是怎麼把中國的商品賣出去?能用自己的小小力量,助力中國商品出口,個人覺得特別有意義。

我正在負責中東區域部分國家小米商城的建設和維護工作。近期工作特別繁忙,因爲即將要上新站點啦!如果在公衆號看不到我,是因爲我們正在緊鑼密鼓開展前期工作。

預祝小米在新區域也能大賣!

願中國商品走出貿易關稅戰的陰霾,邁向世界!

(AveryMorgan/北京大學碩士生)

(本文來源:「一家兩岸」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