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神農」許勝驊的田間講堂

許勝驊察看種植的農產品。受訪者 供圖

從黑龍江到上海市,從福建省龍巖市再到福州市,現年62歲的許勝驊於2022年選擇紮根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在他看來,與霞浦結緣,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霞浦的人文、氣候與臺灣頗爲相似,加上近年來,霞浦縣打造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讓我很是心動。」來自臺灣彰化縣的許勝驊,系臺灣傑出農民協會監事,從事農業工作已有40多年,曾獲得臺灣「神農獎」。

逐夢鄉村廣闊田野

農業是海峽兩岸交流合作起步最早、基礎廣泛、成效明顯的領域之一。2024年,福建新獲批南靖、同安、平潭綜合實驗區、邵武、霞浦、永春、上杭、東山等8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霞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創建,填補了閩東地區的空白。

走進霞浦縣崇儒畬族鄉溪邊村臺灣農民創業園(崇儒核心區)的大棚,一串串逐步開始結果的臺灣「玉女」小番茄掛滿枝頭,映襯着青翠欲滴的枝葉,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玉女』小番茄每斤最低價20元(人民幣,下同),雖然價格不低,但因其皮薄、甜度高,在臺灣頗受歡迎。」許勝驊如是說。

2022年,許勝驊選定溪邊村作爲臺灣農產品種植示範基地,首批嘗試種植「玉女」小番茄、臺灣美濃瓜、初秋高麗菜、水果玉米等新型品種。當年,「玉女」小番茄試行推廣取得成功。

許勝驊算了一筆經濟賬,「玉女」小番茄每畝產量約5000斤,畝產值可達10萬元,而一般農作物僅在3000元左右,加上「玉女」小番茄適合小規模種植及推廣,將大大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

爲更好地推廣精緻農業,許勝驊結合自身臺灣精緻農業發展經驗和溪邊村「玉女」小番茄種植情況,改良了有機菌肥施用、純綠色種植方式等,有效提升農產品產量。

傳授技術助農增收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許勝驊設立「傑農講壇」「田間課堂」,向村民傳授葡萄及茶葉種植菌肥技術,指導聯合式大棚及規模化灌溉系統建設,向當地村民推廣先進的科學種植理念。

許勝驊還引進了關於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的專利技術及其操作人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許勝驊說,只要學員們想學,他就毫無保留地教給學員們。

不僅如此,許勝驊還主動聯繫邀請臺灣傑出農民協會代表到霞浦考察,促成臺灣傑出農民協會在崇儒畬族鄉建設農業發展示範區。2024年6月,在許勝驊的牽線搭橋下,兩地結成「神農」戰略聯盟,加強優勢互補,密切交流合作,促進霞(浦)臺(灣)農業融合發展。

此次合作實現了臺灣傑出農民協會在大陸的「三個首次」,一是首次以協會的名義同大陸地方達成戰略合作關係,二是打造其在大陸首個示範種植基地,三是首次開展「神農帶青農」農業人才培訓計劃。

許勝驊說,希望通過引進臺灣「神農」,讓「神農」帶動當地「青農」,共同打造精緻農業,將這一地區打造成農業的精緻樣板。(林榕生、葉華明、徐衛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