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說話1句型「聽久很煩」? 一票人點頭:會吵架

有網友認爲不少臺灣人習慣用反問句溝通,聽久了真的很煩,好奇爲什麼會這樣說話。(示意圖/資料照)

與人交談溝通,怎麼說話像是一門藝術。一名網友觀察,比起外國人說話直接,有不少臺灣人卻習慣用反問句溝通,像是「這不是講過了嗎?」、「我沒工具怎麼修?」,其實可以說「我之前講過了」、「我需要工具」,好奇台灣人爲什麼會習慣用反問句,引起衆人共鳴。

一名網友在PTT八卦板發文表示,許多臺灣人講話超愛用「反問句」,聽久了其實很煩,在英語世界待久了再回到華語這種情境,會覺得渾身不對勁,起初以爲是男人當兵的軍中文化帶出來的,但後來發現許多老一輩的女性也會如此,好奇「臺灣有些人爲什麼習慣性反問啊?」

貼文引起網友共鳴,「臺灣人很喜歡上對下講『不然勒?你覺得勒?』」、「慣性情勒」、「還有喜歡講『所以你在怪我嗎?』」、「尤其是職場,一堆舒適圈老鳥,問又要酸,直接做又要嗆怎麼不問」、「我也這麼覺得,但我改不太過來」、「反問句應該各國都有,只是使用頻率問題」、「語言就這樣,有時候口氣比較重要」、「英文也愛問句,但是是表示客氣」。

也有人對反問句很感冒,「真的,跟這種人講話很累」、「就想罵人,不罵而已」、「那種反問句型好燥」、「現在臺灣人真的容易這樣,先嗆再說」、「否定疑問句,就是來吵架的」、「不僅愛反問也喜歡否定句」、「因爲他不是真的問啊,你把問號去掉也成立」。

還有網友分析,「每一句都在反問的,就是在找碴而已。適當的反問其實很正常,學歷越高的越會如此:『直達的表達是會被避免的』。無論是出於上對下、責備,還是保護自己」、「想保護自己不敢下定論,永遠要別人猜自己的心思,替自己留一條後路」、「就一種言語綁架,強迫你進行回答,可以趁機佔據對話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