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走進武漢大學,懷想齊邦媛教授
筆者攝於湖北省國立武漢大學。(作者提供)
已來湖北二回,始終與武漢大學緣慳一面。而今三顧武漢,終於來到武漢大學,得償宿願。武漢大學簡稱武大,這張湖北人自信可以掏得出來的名片,不但在大陸享有盛名,對臺灣而言,武大外文系畢業的傑出校友,齊邦媛教授,她所撰寫的時代鉅著,〈巨流河〉一書,更是常坐檯灣暢銷書排行榜上,也是此地家喻戶曉的大作家。堪稱是歷史的見證,良心的聲音。
武漢大學如何?小弟用現今,最粗俗,最市儈,最膚淺的說法,就是一些簡單的數據名次。經由一些不同的評比機構,各自的項目和自擬的標準,所得到的排名數字。例如在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武大名列中國第八位,世界194位。而武大的傑出校友何在?可能不見齊教授,而是在2023年武大130年校慶,計算機系1987級的校友雷軍,他向武大捐贈了13億人民幣。後來武大也迴應,成立了雷軍班,例如IT產業班,只收15人。電腦人才班收30人。另外還有雷軍卓越獎學金呢!
但在當年抗日的時空背景之下,更多的武大校友,展現了愛國情操,和民族責任感,積極參與了這場種族解放戰爭。武大校友個個不落人後,有的投筆從戎,奔赴前線,直接參軍,走入戰有場。有的在後方貢獻各種支援的力量,如科技研究,教育宣傳和醫療救護等等。
根據〈巨流河〉一書的描述,在1936年的南京,每逢週六,齊邦媛的哥哥齊振一,都會帶回五六個同學回家吃飯,飯後齊振一的同學,坐火車回板橋,但齊振一留宿。齊邦媛的媽媽充滿慈愛溫暖,充當大家的齊媽媽,她覺得每個沒有家的東北孩子,都是她的孩子。因爲在抗戰8年當中,所有流亡學生,都是沒家的孩子,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淒涼故事。例如張大飛,初到齊家的時候,沒有人注意他,他總是靜靜的坐着,很少說話,也不參加遊戲。吃飯時齊媽媽總是特別關心張大飛,總要把他叫到身邊,不斷給他夾菜。
原來張大飛的父親,在滿州國成立之初,是瀋陽縣警察局長。因爲他私下接濟而且放走了不少地下抗日的同志,被日本人在廣場上,澆油漆燒死。齊邦媛說他永遠記得,在那個寒冷的晚上,她看到一個18歲的男子,用所剩不多的自尊壓抑強忍,不致嚎啕痛哭出聲,在她家溫暖的火爐前,敘述自己家破人亡的故事。
在那個原本青春亮麗的年華,一個天生飛舞躁動的靈魂,卻是萬念俱灰,什麼都失去了興趣,什麼都沒有意義,什麼都打不起精神,唯一想做的事,只有兩個字,那就是:抗日。而小弟今年已奔六,回想起當初青澀的?綠少年,只擔心學業打工和愛情,只想着升官發財和成家立業,接着五子登科,可以光宗耀祖,享受富貴榮華。其實也不只是我,大部分的芸芸衆生,凡夫俗子,都是一樣類似的行徑。
但那時的張大飛,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中國有我,不會亡。這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核心思想,而今年2025適逢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光復80週年,因爲臺灣當局,有意無意忽略了這個重要的節日,所以我們升斗小民,就自己來紀念,自己來慶祝。於是在小弟居住的附近社區,有鄰里長自動自發舉辦了「慶祝對日抗戰勝利臺灣光復80週年紀念音樂會」。內人和我愚夫婦,我們也不落人後,因爲我們參加了宋美齡女士當年所成立的婦聯會,和其相關的中華美韻合唱團和儀隊。當天我們所表演的歌曲,其中有一首,就叫做《中國一定強》。其實這首歌的原名,叫做《中國不會亡》,也正就是抗戰時期流傳的名曲。
是的,一如張大飛,正就是這樣一種捨我其誰的精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雖千萬人,吾往矣!成功不必在我,但奮鬥一定有我,犧牲必然有我。而當今時勢雖然不如,當年抗日的絕境,但是兩岸情勢日益險峻,是否此處就姑且容許小弟,一介平凡小人物,也來東施效顰,效法張大飛的豪氣干雲,也來說一句,有了你我,兩岸更好!(黎家慶/英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