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能經得起一場無限戰爭嗎?

(圖/軍聞社)

臺灣一些急欲脫中的人士最近風風火火地做起所謂的戰備準備,從自我防衛的基點,你當然可以說這些準備其實是臺灣原就必須的,就看你是否真能落實。而就此,相比於上世紀80年代之前兩岸對峙時的臺灣整體戰備,這次所謂的民防或城市巷戰訓練,看來就要兒戲許多,更多的,只是販賣「芒果乾」的一種動作而已。

這樣做,當然是想由此攫取政治利益,但更深地,也投射了這些人對臺海戰爭本質的不瞭解。

臺海戰爭,可以就地緣政治來看,美日以及相關國家也都從這個角度涉入,有些人特別喜歡在此論證,強調臺灣地位的重要,強調第一島鏈對於防止中國擴充有它不可替代的戰略位置,也因此認爲美國不容許這島鏈被衝破,所以你儘可放心地把一切都靠向美國,從地緣政治來取得臺灣最有利的位置。

然而,臺海若開戰,真就只是一場地緣政治的戰爭嗎?外國或島內獨派在此就有它觀照上的根本盲點。他們不能意識到,在地緣政治外,臺海戰爭更深的本質其實是「民族聖戰」,獨派固然對民族情感嗤之以鼻,但就大陸而言,臺海之戰就是一場不容國土分裂的戰爭,也是中國能否完全脫離百多年屈辱的一場戰爭,更深地,它還是緣於中國人血濃於水的民族聖戰。

所謂民族聖戰,就是爲了一個終極的理念、不移的目標,可以傾整個民族的力量打一場無限戰爭,這樣的戰爭其勝負就不能只用可以概算的有形戰力來衡量。堅持民族聖戰者很難中間屈服,很難中間妥協,即便站在力量較弱一方,也總堅持到一兵一卒。

這樣的民族聖戰,在世界上有許多例子,過去的抗日戰爭關係民族存亡是如此,如今的以哈戰爭本質也如此。前者的對錯在哪一方,非常清楚,而如今的以哈戰爭則各有立場,也牽涉複雜的歷史沿革與國際現況,但不論彼此的堅持對錯如何,因戰爭帶來平民百姓的傷亡以及社會的停滯乃至倒退,卻必然是巨大的。

如果這樣的民族聖戰發生在臺海,以大陸之大及如今的國力之強,其情形更就非打打談談而已,最終,即使以美國超強的地位,以有限戰爭對上無限戰爭,黯然收兵也可想見,越戰的失敗就是個例子。

然而,就大陸而言,儘管這場戰爭涉及民族情感、國家統一,如今又擁有強大國力,是否就能輕易發動戰爭呢?答案當然是不能。這裡的原因,一是戰爭會帶來社會的停滯與倒退,40年來改革開放的成果固然大大折損,與其他國家對峙的結果,也會大大拖延復甦的腳步,所以必須「事緩則圓」。

而更深的原因還在,臺海戰爭固然會有地緣政治的各方參與,但他的主體就是兩岸同胞間的戰爭,死傷的是自己的同胞,即便大陸從這場戰爭中贏了,但因戰爭帶來的情感撕裂、家破人亡,往後如何彌平,就是個大問題。在我自己的接觸經驗裡,許多大陸的有識之士對兩岸開戰最大的考量就在這裡,因爲畢竟是自己同胞,不能因一時的戰爭,留下歷史長久的傷痕。

但儘管有這些考量,對於兩岸分裂,尤其是臺灣一些人士想脫離中國的企圖,大陸還是有其忍受限度的,更何況,戰爭總有不可測的因素存在,而一旦開戰,大陸即便是自傷八百,臺灣卻必然萬劫不復。

理解臺海戰爭更根柢的民族聖戰以及無限戰爭的本質,就知道臺灣不可能承受這樣的結果,在兩岸之間,你就會設法在同屬中華民族的前提下,找到彼此共存共榮乃至優勢互補的最大可能性。若舍此而不爲,臺灣可真就危險了。(作者爲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