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科技產業園區」落地美國!郭智輝急見州長達共識:不是亞歷桑那

經濟部長郭智輝(右)近日出訪美國,並於當地時間16日與德州州長艾伯特(Greg Abbott)(左)及州衆議院議長巴洛斯(Dustin Burrows)會晤。(圖/經濟部)

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日出訪美國,並於當地時間16日與德州州長艾伯特(Greg Abbott)及州衆議院議長巴洛斯(Dustin Burrows)會晤,就在德州設立「臺灣貿易投資中心」進行具體討論,雙方並針對建立「臺灣科技產業園區」達成共識,期盼吸引更多臺灣科技業者赴德州投資設廠,深化雙邊在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強化臺美供應鏈韌性。郭智輝坦言,「德州」是他此次訪美最重要的行程。

郭智輝此次訪美行程始於華府,參加由美國商務部主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SelectUSA Investment Summit),會中聚焦探討臺美供應鏈如何深化合作。他隨後轉往德州,積極推動與當地的經貿交流與產業合作,展現臺灣積極佈局美國市場的決心。

德州爲美國本土面積最大、經濟規模第二大的州份,2024年臺灣已成爲德州第四大進口來源國,雙邊貿易總額達255.85億美元,年成長率近20%。根據經濟部資料,目前雙方已簽署「德州-臺灣經濟發展意向聲明」,未來將聚焦半導體、電動車、能源及創新科技等領域,推動更具體的合作計劃。

接受《數字臺灣》主持人謝金河專訪時,郭智輝指出,「臺灣科技產業園區」構想是本次訪德州的重點之一,目標是打造一個結合製造、研發與關稅優惠的完整產業基地,未來若能比照USMCA(美墨加協定)設立保稅園區,讓廠商在園區內生產後直接銷往美國或其他美洲市場,將有助於降低營運成本,並提升美國整體產業競爭力。他表示,德州政府對此構想表達高度支持,願提供包括免州稅及可議所得稅等政策誘因,吸引臺灣企業進駐。

郭智輝進一步分析,德州具備三項吸引臺灣投資的重要優勢。其一是稅制環境友善,州政府承諾提供具彈性的稅收安排;其二是德州爲美國唯一一個不設工會的州份,與臺灣企業文化相近,有助於提高建廠與營運效率。他舉例指出,臺積電在臺灣能快速推進建廠計劃,部分原因就是工會干預少,員工高度團結;但在美國,工會制度複雜,對設廠進度造成挑戰。郭智輝強調,這並無對錯之分,而是文化制度不同所導致的差異。

第三項優勢則來自臺灣與德州在半導體產業的歷史連結。郭智輝提到,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在德州儀器任職超過20年,創立臺積電後更帶領許多德儀同仁加入團隊,這段歷史讓臺灣與德州在企業文化上擁有高度共鳴。他表示,這樣的背景將有助於推動雙方在半導體及高科技領域更緊密的合作。

在此次德州行中,郭智輝也參訪了位於德州北部謝爾曼的環球晶圓新廠啓用典禮,並前往休士頓實地瞭解鴻海伺服器廠的營運狀況,與當地臺灣企業代表座談交流。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谷立言亦出席環球晶圓活動,致詞時肯定德州爲科技產業提供友善環境,包括完善基礎設施、穩定電力、發達的交通網絡與通訊系統,吸引愈來愈多科技企業落腳當地。

郭智輝坦言,德州行纔是整趟訪美行程最重要的一站。他指出,美國當前正致力於解決貿易與金融失衡、製造業空洞化等問題,而臺灣在開發與製造方面的實力,正好能與美國的創新能力互補。他強調,若美國希望實現「再工業化」,臺灣與日本的角色不可或缺,德州正是臺灣參與美國產業轉型的最佳切入點。

郭智輝最後表示,臺灣半導體產業具備強大的現場改善與創新能力,即使他國廠商擁有相同設備,也難以複製臺積電等企業的高良率與研發效率。這樣的技術與人力優勢,正是臺灣企業在全球科技產業鏈中不可取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