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巨大戲偶「艾拉」圈粉日本觀衆!暖舉感動團員 操偶秘辛曝光
▲藝術報國打造4.2公尺巨型戲偶「艾拉」,在大阪圈粉日本觀衆。(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大阪報導
文化部「We TAIWAN 臺灣文化 in 大阪.關西世博」在多場域展開,其中在大阪中之島,由藝術報國打造超過4公尺高的巨型戲偶「艾拉」,在現場遊走式互動演出,圈粉不少日本觀衆,其中一位民衆看了深受感動,還特地幫艾拉和團隊拍了多張照片,並洗出來送來給團隊,今(9)日藝術總監、操偶師、演員舞者們也透露演出秘辛。
▲▼「艾拉」準備中。(圖/記者林育綾攝)
●「艾拉」融合臺灣神將+歐洲戲偶
「艾拉」是一位來自未來的12歲女孩,爲了完成暑假作業而穿越到現代,對一切充滿好奇心,喜歡到處觀察、探索。團隊在設計上參考了臺灣神將、歐洲戲偶,打造高達4.2公尺、重達50多公斤的巨型人偶;而操偶師必須踩高蹺演出,若加上自身體重,重量往往破百甚至到130公斤。
▲「艾拉」是一位來自未來的12歲女孩,喜歡到處觀察、探索。(圖/記者林育綾攝)
表演在大阪中之島「中央公會堂」前戶外廣場展開,藝術總監陳柏潔說,日本沒有艾拉如此巨大的戲偶,再加上可以移動、遊走演出,對日本觀衆來說很驚訝。表演跨越了語言,以動作、表情,加上移動和互動,吸引數百名不分國籍與年齡的觀衆,專注地追隨艾拉的每一步。
●日本粉絲暖舉感動團員
《艾拉—相遇中之島》在上週演出後就圈粉不少日本粉絲,有網友特地私訊關心「艾拉會不會太熱?」還有粉絲主動說,「願意教艾拉說日文」。
▲有日本攝影愛好者被感動,拍了照片送給團隊成員。(圖/記者林育綾攝)
陳柏潔透露,其中一位名叫高木的觀衆,看過演出後深受感動,還特地幫艾拉和表演團隊拍了多張照片,遠的、近的、各角度都有,今日得知再度演出相當開心,不但特地再次前來觀賞,還將照片洗出來送給團員,讓大家都感覺到滿滿暖意。
▲日本粉絲特別將照片洗出來,專程再來看錶演,把照片送給團隊。(圖/記者林育綾攝)
●操偶秘辛曝光
在日本的演出,由一位操偶師扮演艾拉,全程踩高蹺控制「身體、腿部動作」之外,還必須操作演繹艾拉的「臉部表情」;其他舞者分別控制雙手,還有像「龍珠」概念的「瓢蟲」幫忙引路,一旁還有2名「保鑣」。
操偶師看不到地面,必須戴耳機聆聽藝術總監的引導,留意路面高低起伏,還得對抗高溫烈日,在視線受限、對抗風阻的情況下,仍與舞者即時配合,並依現場氛圍、觀衆反應調整演出。
▲操偶師在烈日下演繹艾拉,少女心上身。(圖/記者林育綾攝)
雖然操偶師都以男性演員擔任,但當他們扮演「艾拉」這位12歲的女孩,瞬間彷彿融爲一體,少女心上身,做出充滿好奇、可愛的姿態與表情。
有操偶師分享,在39度高溫下,看到觀衆的眼神閃閃發光,是他們演出的動力,觀衆也會在演出後稱讚,操偶師不只是控制偶,也親身投入表演。雖然彼此的文化、語言不同,但透過艾拉,能夠拉近距離,成爲朋友。
▲艾拉打破鏡框式舞臺,四面八方都可以觀看、互動。(圖/記者林育綾攝)
●遊走互動、打破制式舞臺演出
陳柏潔說,把「艾拉」帶到大阪,是希望將臺灣的創造力與感性帶到國際舞臺,讓更多人認識「臺灣不只是科技島,還有多樣、細膩、跨界的藝術能量」。
她強調,艾拉打破鏡框式舞臺,四面八方都可以觀看、互動,每場表演都不同,會根據當天現場狀況調整,觀衆的氣息和情緒也很重要。
像是「中之島」有浪漫、悠閒氛圍,艾拉的舉動也因此更柔和,而今天有市集,艾拉也嘗試探索。在新勝景掌中劇團演出《伏魔英雄帖之再現白光劍》之前,艾拉也即興的走向布袋戲臺,跟布袋戲偶互相揮手致意,以及在謝幕時,交棒給布袋戲,帶來轉場接手的超驚喜畫面。
▲▼艾拉演出結束,回到樹下「休息」。(圖/記者林育綾攝)
●日本粉絲期待艾拉到京都
在大阪演出期間,有3位演員輪流演繹艾拉,其中最高大的演員183公分,每當他演出時,艾拉也會顯得特別高大,他動作也很大,讓一同演出的舞者笑說,「他走一步,我們要跑兩步」。還有一位特別看重觀衆的反應,還擅長用「小碎步」移動逗樂觀衆。
陳柏潔透露,艾拉當初在臺中排練時,經常會去公園練習,熟悉在各種地形移動,也會在空曠的馬路上行走,久而久之,臺中人都熟悉「艾拉」的身影,彷彿她早已是居民。期待她在大阪現身後,也能跟更多日本人成爲朋友,像是有來自京都的觀衆就表示,期待能到他們的城市演出。
▲除了操偶師,舞者演員也會跟觀衆互動。(圖/記者林育綾攝)
藝術報國《艾拉——相遇中之島》從8月2日起演出,目前還有8月10日(日)、8月16日(六)、8月17日(日),在大阪市「中央公會堂」東廣場,分別於14:30、17:20各有一場演出,免費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