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健康亮紅燈?「可避免死亡人數」遠輸日、韓

健康臺灣副召集人陳志鴻(鄭鬱蓁攝)

2025年健康臺灣全國論壇今天在臺北榮總登場,健康臺灣副召集人陳志鴻報告表示,臺灣十年來,「可避免死亡人數」,雖然有顯著下降,但降得還不夠,鄰近的日本,韓國下降速度大幅贏過臺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2025年第二屆健康臺灣全國論壇今天在臺北榮總登場,總統賴清德上任後,每年在4月27日舉辦健康臺灣全國論壇,今天同樣在臺北榮總登場,包括健康臺灣副召集人陳志鴻、政務委員陳時中、衛福部部長邱泰源、健保署署長石崇良皆出席。

可避免死亡率指的是,透過即時有效的醫療干預,可以避免的死亡。總統恩師,健康臺灣副召集人陳志鴻列出圖表,指出,從2011年~2019年,十年間,臺灣的「可避免死亡人數」爲,每10萬人口79人,雖然已經是從92人大幅下降,略低於OECD先進國家的平均84人,但卻高於日本51人、韓國的66人。

不僅是絕對數字,「降幅」更是明顯,陳志鴻指出,臺灣的降幅僅10.3%,日本降幅達16.4%,韓國更高達26.7%,絕對數字和降幅都雙輸,「即使做得不錯,但是從成果來看,仍遠遠落後先進國家,顯示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陳志鴻表示,國內包括慢性病、三高必須加速減少,另外應着力於深化國家癌症防治計劃、落實888三高防治計劃、充實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劃、優化醫療工作條件並強化醫療韌性、確保全民健保永續經營等打造健康臺灣的5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