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關稅是多少? 黃士修:低於25%就要擔心又被出賣了什麼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鄒鎮宇/綜合報導

臺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不過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昨日搶先美國總統川普公佈臺灣關稅稅率是32%,但被美國在臺協會澄清非事實。對此,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表示,「臺灣憑什麼條件低於日韓呢?下限算25%吧。真的低於25%,你纔要擔心我們又被出賣了什麼。」

黃士修於22日在臉書發文,他以美國計算貿易逆差的方法推估,指出今年4月時,日本關稅爲24%、韓國爲25%、臺灣則高達32%。到了7月,日韓關稅均調升至25%,但臺灣的關稅仍處於未定狀態,「我們第一時間就把臺積電賣了,好歹砍個零頭,上限算30%。」

黃士修認爲,臺灣的關稅應介於25%至30%之間較爲合理,並提出若低於25%,就要擔心是否又被出賣了什麼。他在文章中提到,自4月至7月期間,日元兌美元升值2.5%,韓元兌美元貶值3%,而臺幣兌美元則升值10%,甚至出現一天升值超過3%的情況。

央行雖宣稱未介入,但他當時就指出央行話術的破綻,因爲暴力升值本身就是「把控」的結果,「要知道,以央行的外匯存底的量體,對上每日外匯成交量,市場上沒有人敢跟央行對做。沒有人。央行說,那天沒出手。對對對,隨時都把控,有一天突然放手,也是一種刻意爲之。」

黃士修進一步指出,針對臺灣關稅的未來走向,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於7月12日訪美后表示,談判採「階段性進行」,代表臺灣在4月至7月期間尚未與美方建立有效對談窗口。此外,「川普說半導體關稅另外算。政府眼中只有臺積電,苦了那些非半導體的產業」。

他認爲,關稅本身的數字已非最重要的問題,「市場不怕環境差,關稅再高都可以計算並轉嫁成本,怕的是不確定的風險」,並以日韓公開關稅後,股市都沒有崩跌舉例。

「奇怪,這屆中經院院長怎麼不太懂經濟」,黃士修表示,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21日說「如果有內線,去空臺指期啊」,今天台股大盤就跌352點、臺指期跌264點,「市場取得了用真金白銀打臉中經院院長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