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速運算成就被看見 圖靈獎得主盛讚

2021年圖靈獎得主唐加拉(Jack Dongarra)8日表示,AI時代的高速運算(HPC)不僅是技術競賽,更是國家科技實力的象徵,臺灣在HPC領域持續投入,將進一步強化在全球科技版圖中的競爭力,爲AI創新奠定堅實基礎。

唐加拉對數值算法和開源軟體庫的演進有開創性貢獻,被譽爲是推動全球HPC發展的關鍵人物,並於2021年獲得有「計算機界諾貝爾獎」圖靈獎殊榮,現爲美國田納西大學名譽教授。

唐加拉8日出席由諾科獎國際文教交流協會主辦的「2025諾科獎臺北峰會」,以「AI時代的高效能運算」爲題發表專題演講。這位圖靈獎得主得主深入探討超級電腦的發展歷程、AI與機器學習的未來趨勢,強調HPC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重要性,並盛讚臺灣在HPC領域的努力。

唐加拉指出,科學研究依賴理論、實驗和模擬三大支柱,當實驗成本過高或技術受限時,模擬成爲研究的關鍵工具,這正是超級電腦發揮優勢之處。透過數值模擬,科學家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復雜實驗,如地震預測、氣象模擬和藥物設計,有效縮短研究時間並降低成本。

他表示,超級電腦歷經數次技術變革,從早期的向量機發展至現今以X86架構與GPU加速系統爲主流。AI和機器學習的快速發展,依賴龐大數據和算力支撐。現代AI模型規模已達數萬億參數,推動超級電腦成爲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核心動力。超級電腦的高效能運算,支撐了AI在自駕車、醫療和金融等領域的應用。

他特別提到臺灣在全球HPC領域中表現亮眼。根據超級計算機TOP500排名,臺灣已有七套系統入榜,包括中央氣象局和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展現出在氣象和科研應用上的實力。

面對AI與HPC的迅速發展,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唐加拉認爲,如何突破功耗瓶頸、提升算力效率,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臺灣在高效能運算技術上的成果,爲全球科技界帶來了寶貴經驗,未來將在數位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

他強調,科學研究依賴理論、實驗和模擬三大支柱,當實驗成本高昂或技術受限時,數值模擬成爲關鍵工具,這正是超級電腦發揮強大計算能力的核心應用。臺灣在這方面的技術實力,讓它在全球HPC領域中佔據了重要位置,不僅提供了關鍵的硬體支持,還在AI算法與應用層面展現出顯著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