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美「談判籌碼」遭質疑!他狠批根本是討好外交:川普怎會怕
美國總統川普。圖/美聯社
南華早報引述觀察指出,臺灣對美國提出的四大政策讓利可能已用罄,包含千億半導體投資、液化天然氣預購、軍購與國防預算調升等。不過一名網友在PTT批評,這些根本不構成「談判籌碼」,掀起網友熱議,不少人也質疑政府對美策略是否過於軟弱,根本讓美方無所顧忌。
根據媒體報導,臺灣先前對美釋出善意,包括對美國軍購擴張、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的3%、承諾臺積電赴美投資超過千億美元,以及同意預購美國天然氣。但有專家認爲這些籌碼效力已盡,尤其在美方可援引232條款對臺關鍵出口如半導體與伺服器課稅的背景下,未來談判壓力恐將加劇。
該名網友認爲,真正的談判籌碼應是能讓對手「痛」或「怕」,才足以迫使美方在關稅上讓步。但目前臺灣的作法只是討好與配合,並未提出對美具壓力的要件。他直言:「你軟就會被軟土深掘,對方拿完好處再給你高關稅。」認爲政府若不敢強硬,將在談判中處於完全被動。
留言區也出現兩派論戰。一方面,有人認同原PO說法,直言「舔狗狂舔也能說是在談判真的笑死」、「真正籌碼只有臺積電,看有沒有膽敢拿出來談」。也有網友以巴西經驗爲例,指出「討好川普纔是重點」,臺灣可能正在走上類似路線。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反駁,批評原PO「談判專家嘴砲仔」、「還好不是你去談,不然臺積電真的GG了」。有網友認爲臺灣本就處於弱勢,「弱國無外交」、「我們沒籌碼,只能希望美國留點活路」。甚至有人直指,美國掌握晶片設備與技術,就算有臺積電也無法成爲壓迫美方的籌碼。
此外,部分網友則聚焦臺積電是否真爲「王牌」展開延伸討論。有人認爲臺積佔全球先進製程9成,「沒有臺積,整個產業都會痛」,但也有留言提醒「臺積電股東過半是外資,根本算美國的公司」。雙方爭論背後也凸顯臺灣對於外交籌碼與談判策略的認知落差與焦慮。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