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創博會登場 國軍科研秀實力
「2025年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昨日登場,吸引來自19國、近450家廠商展出近1100件專利技術。(記者葉軒瑜攝)
中科院展出的「全身型智慧輔力外骨骼系統」,爲整合生物運動學、機器人學、AI與人因工程等跨領域技術,融合智慧感測與動力輔助功能,能即時感應提供推力,現場並模擬單兵進行彈藥補給任務,輕鬆舉起20公斤重的105公釐戰車砲彈模型,展現國防自主與前瞻科技成果。(記者葉軒瑜攝)
軍備局生制中心開發中的「手持式測距熱像儀」,系採用長波紅外線,偵測目標之熱輻射,供操作者在不同環境下觀看。(記者葉軒瑜攝)
國防醫學大學展出「模擬訓練器」等多項專利,展現AI科技醫療應用能量。(記者謝承宏攝)
中科院「防高溫火焰耐燃工作服」採用3層耐燒夾層結構,能有效抵禦攝氏2000至3000度瞬間高溫,有效降低突發工安事故對人體的危害。(記者謝承宏攝)
「2025年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昨日於臺北世貿1館盛大登場,吸引來自19國、近450家廠商展出近1100件專利技術。國防部軍備局、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國防醫學大學及中科院等單位也個別展出「防高溫火焰耐燃工作服」等多項展品,展現國防自主與前瞻科技的豐碩成果。
2025創博會區分「創新經濟」、「未來科技」、「智慧永續」等3館,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特別前往「智慧永續館」視導軍備局等參展單位,在解說人員說明下,瞭解各項展品、系統的功能與特色,並肯定研發人員爲國防自主及軍備產研貢獻心力。
防火耐燃工作服 可抵禦3000度高溫
中科院在今年創博會展示研發成果豐碩,首度展出自主研製的「防高溫火焰耐燃工作服」,採用3層耐燒夾層結構,能有效抵禦攝氏2000至3000度瞬間高溫,於熱源與皮膚間形成隔熱防護層,達成全身防燃效果。該工作服可在黃金5秒內讓人體皮膚表面溫度維持在攝氏50度以下,使高風險作業人員於突發的工安事故時,仍可具有充分的逃生時間。
在「行動電解產氫發電系統」部分,中科院亦首度將產氫、儲氫與發電設備整合於20呎貨櫃中,具快速部署與高機動性,可供應災害應變中心、臨時指揮所及偏遠地區,做爲移動式及分散式供電站。另展示輕量化的「氫能燃料電池拉桿箱」,於26吋箱體內整合300瓦燃料電池與可更換儲氫罐,可供家庭與中小企業緊急用電,有助強化防災韌性。
另中科院現場展出「全身型智慧輔力外骨骼系統」,整合生物運動學、機器人學、AI與人因工程等跨領域技術,融合智慧感測與動力輔助功能,能即時感應提供推力,系統採模組化設計,另可單獨應用於上肢或下肢,也可整合爲全身型,具高度任務彈性。中科院自2021年起陸續推出「野戰型」與「荷重型」下肢外骨骼,此次進一步整合「智慧輔力外骨骼系統」,可有效提高單兵作戰及遂行任務量能。
手持式測距熱像儀 強化作戰能力
國防部軍備局生制中心則展示開發中「擴增實境顯示系統」,藉由打造360度環景影像,搭配「AI智慧辨識」、 「重要目標點(興趣點)定向提示」,協助對外環境地形感知與觀測能力;另開發中「手持式測距熱像儀」系採用長波紅外線,偵測目標之熱輻射,供操作者於日、夜間、全暗及煙霧遮蔽環境下觀看周邊環境,並具備雷射測距功能,以適應不同戰場需求。
此外,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展出「緊密配置多天線及天線縮小化技術」、「輕量創新可燃彈殼技術」等研發成果。在軍醫方面,國軍左營總醫院展出「資訊藥事輔助腎臟病AI藥物風險評估系統」創新醫事服務;國防醫學大學也展出「互動式AI防護衣着監測系統」及「模擬訓練器」等多項專利,展現AI科技醫療應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