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不適合太陽能!童子賢談永續:要有足夠包容心
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中)2日受邀演講,認爲臺灣應發展以內需爲主的高階服務業。(圖/柳名耕攝)
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2日受餘紀忠文教基金會、智榮基金會邀請,在臺大以「永續未來、世代未來」爲題演講,童子賢認爲,臺灣當前的經濟繁榮得來不易,在面對世界的變局,臺灣應該跳脫負面的資源缺乏思考,而是重拾鄭芝龍時代冒險的海盜精神,以高階服務業爲基礎,確保臺灣在下個世代的永續發展。
童子賢在演講中拿出OCE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數據,指出臺灣的GDP高度依賴貿易,近年GDP已經快逼近8千億美元,在全球經濟體中排名第22名,在前10%的領先指標中,而臺灣的製造業佔比高達35%,且有7成是高科技產業,這也是臺灣人努力的結果,服務業則佔6至7成。
但光鮮亮麗的成績背後卻隱藏着隱憂,童子賢直言,臺灣服務業產值雖高,但多數都屬中低階服務業,導致附加價值不足,而年輕人薪資難以提升,就是原因之一。
童子賢強調「臺灣的未來不能只依賴高科技硬體制造」,下階段GDP成長必須依靠以內需爲主的高階服務業,透過精緻化提升附加價值,並以法國 LVMH 集團、賣紅酒的奢侈品公司爲例,其市值是歐洲股市第一,精品毛利高達50至60%,產值不輸臺積電,是百年不衰的服務業典範。
在能源議題上,童子賢直指臺灣並不具備發展太陽能的優勢,因爲自家公司在太陽能業務上曾虧損數十億,臺積電子公司也曾虧損上百億後退出,原因在於無法與大陸獲得國家補貼的產能競爭。
並提到,臺灣若全部改用太陽能滿足現有電力需求,需12.5個臺北市大小的土地來建設太陽能板和儲電廠,但太陽能板使用壽命僅約20至25 年,到時候將留下約12個臺北市大小的太陽能板廢棄物,強調「永續的只有太陽,講綠能是美麗的謊言」。
在人才方面,童子賢認爲應該有「送梧桐引鳳凰」的理念,強調臺灣必須有足夠的包容心,才能吸引國際級人才,並提到張忠謀、林本堅等都是外來移民或旅外歸國人才,證明社會不夠安定、不夠包容,鳳凰不會願意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