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被點名承認「巴勒斯坦國」 一文看懂國際承認潮影響

英國、澳洲、加拿大、葡萄牙21日相繼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畫面爲18日巴勒斯坦人逃離加薩市,向加薩走廊南部遷徙。(美聯社)

英國、澳洲、加拿大、葡萄牙昨(21)日相繼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昨日公開的地圖顯示,臺灣被列入已經承認或有意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究竟國際社會這波承認潮有何意義?能帶來什麼影響?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昨日在X平臺分享一張標有哪些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的世界地圖,臺灣被標示爲綠色,代表「已經承認或曾表態有意承認巴勒斯坦國」。究竟何謂巴勒斯坦國?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又有何意義?以下解析。

《紐約時報》指出,據1933年的國際條約,國家由4要素構成,包含:長期固定的人口、有定義的領土邊界、有政府,以及有能力處理國際事務。承認國家地位,代表候選國大致符合上述條件,不過有時候選國可能有領土邊界等爭議,仍然可以被承認國家地位。

在巴勒斯坦國的案例裡,人民及土地都存在;儘管領土邊界有爭議,但國際上廣泛認知包含約旦河西岸及加薩走廊;政府爲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能治理西岸部分地區,並代表巴勒斯坦人。

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有147國承認巴勒斯坦國,法國7月表態,會在本週聯合國大會期間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英國與法國的承認尤其有份量,因爲他們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能對包括新成員入聯等任何決議案行使否決權,英法兩國能強化多數其他國家的立場,以此傳遞政治訊息;更實際的是,美國將成爲安理會中唯一不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常任理事國,另外2個常任理事國中國及俄羅斯早已承認巴勒斯坦國。巴勒斯坦目前在聯合國的地位爲非會員觀察員國。

英國、澳洲、加拿大、葡萄牙21日相繼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畫面爲加薩走廊南部城市汗尤尼斯(Khan Yunis)收容巴勒斯坦人的難民營。(美聯社)

國際社會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意義,將主要彰顯在外交及政治層次上。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法學與國際事務教授米勒(Zinaida Miller)表示,政治上將等於承認巴勒斯坦人民的自決權利,並拒絕以色列侵犯權利的立場及行爲。

外交上將代表承認國將與巴勒斯坦國建立直接的外交關係。前聯合國官員、加拿大皇后大學法學院教授伊姆塞斯(Ardi Imseis)表示,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最重要結果是,承認國將「全面重新檢視與以色列的雙邊關係」,包括重新檢視與以色列的協議,確保這些協議不違反對巴勒斯坦國的義務,包括政治、領土的完整性,另外也涉及經濟、文化、社會及公民關係。

例如,如果與以色列的貿易往來會侵犯巴勒斯坦國權利,該國就必須停止貿易行爲。

部分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是有明確要求的,例如比利時堅持哈瑪斯釋放所有被俘人質,並且終止管理巴勒斯坦;英國則要求以色列與哈瑪斯停火。

雖然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可能只具有象徵意義,沒有辦法在巴勒斯坦治理方面提供實質幫助,但在國際法院(ICJ)代表主權國家辯護的律師雷切勒(Paul Reichler)表示,這樣的「小步」也能對實現兩國方案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