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業股價低估50% 麥肯錫直指2因素

麥肯錫臺北分公司總經理朱名武(右)與麥肯錫臺北分公司副董事合夥人陳妍穎。圖/陳碧芬

臺股大盤指數近兩年來攀升逾6成,半導體、Al相關是主要拉昇動能,根據麥肯錫最新研究指出,臺灣上市公司看似交出亮麗的成績單,但股價倍數仍低於歐美同業,且此趨勢從2012年就開始,近2年還進一步擴大到低估50%。

全球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臺北團隊,20日發佈最新研究報告《臺灣企業績效與估值如何更上層樓》,針對佔臺股市值9成的臺灣大型企業中三大產業着手,包括半導體、工業與電子製造及硬體爲主的高科技,進行企業績效的比較分析,並交叉比對臺灣、美國與歐洲的市場。

該報告主要作者麥肯錫臺北分公司總經理朱名武表示,臺灣企業估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於成長與投入資本報酬率(ROIC)兩方面表現不佳有關。他強調,臺灣有很好的公司、有很棒的經濟,不要把「臺灣折扣」視爲上市公司估值偏低的原罪,「要將重點放在強化成長與ROIC,臺灣企業應能趕上全球同業的估値水平。」

根據麥肯錫分析,長時間來看臺灣企業的股票,比起在美國同樣產業的公司,持續以低了10~30%的估值倍數交易,相較歐洲公司的差額則比較小。麥肯錫臺北分公司副董事合夥人陳妍穎指出,在半導體業部份,近2年來該值進一步擴大到50%。

朱名武並提出行動建言,希望臺灣企業能透過這些具體措施實現績效轉型,可行的措施包括透過M&A追求成長性更高的業務機會,及提高投入資本報酬率 (ROIC)。相較於美歐同級企業,臺灣上市公司明顯偏重於保留現金在手上。

朱名武強調,隨着開創新市場、開發新領域愈來愈難的情況下,透過企業併購M&A,是外資想要看到臺灣企業追求成長的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