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5%穩了?韓國對美0關稅跪到見骨…比日本更慘 專家曝爲了救2品牌

日韓爭取到15%對等關稅,臺灣有機會跟進嗎?(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對等關稅談判大限8月1日前夕,美韓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同意對韓國徵收15%關稅,比先前稅率低了10個百分點。對此,財經作家認爲臺灣拿個15%稅率也不是沒有機會。韓國爲了避免現代與KIA在北美市場面對日系車廠競爭時處於劣勢,力拼比照日本,取得相同的15%關稅條件,以維持韓系車在美國市佔與競爭力。

美國總統川普於週三(30日)宣佈,美韓已達成一項「全面且完整」的貿易協議。據協議內容,韓國將向美國提供3500億美元的投資,這些資金將用於由川普挑選的各項投資計劃。此外,韓國還承諾額外採購10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包括液化天然氣(LNG)等。

川普表示,美國對南韓徵收15%的關稅作爲交換條件,韓國將全面開放市場,讓美國汽車、卡車與農產品等商品以零關稅進口。美方用15%整體關稅換取南韓對美產品「全面免稅」,被外界視爲典型的「不對稱互惠」,引發產業界高度關注。

對此,財經作家狄驤在臉書發文指出,美國與韓國達成協議後,臺灣爭取15%關稅待遇並非沒有機會,他認爲,這項消息短期內對臺灣市場帶來樂觀的情緒。

財經作家遊庭皓則分析,雖然韓國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表面上低於日本的5500億,但若按國內生產總值(GDP)比較,日本約爲4.2兆美元,而韓國僅約1.8兆美元,韓國的投入佔比其實更爲可觀。他直言,這展現出韓國政府爲了換取對美貿易穩定、避免關稅懲罰的高度配合態度。

遊也指出,韓國出口至美國的主要品項以汽車、機械與半導體爲主,合計佔總出口70%,其中汽車尤爲關鍵。一旦面臨日本的關稅競爭,將直接威脅現代與KIA等韓系車在北美的市佔。他強調,從長遠來看,投資金額是一次性的,可以被通膨稀釋,但關稅是持續的定率政策,因此能守住較低的稅率對國家與產業來說,更具有競爭力。

面對韓國承諾投入3,500億美元的鉅額投資,臺灣網友在PTT股板上掀起激烈討論,有人直言「要15%就拿錢來,拿不出就別談」、「無法想像臺灣被勒索4千億美元以上,會有多慘烈」,以臺灣目前的經濟規模來看,確實難以負擔如此龐大的投資承諾。

據預估,臺灣2025年GDP約爲7884億美元,而3500億美元幾乎佔其GDP的一半,等同於拿出半個國家的產值,執行上具高度難度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