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外長首登「華沙安全論壇」 林佳龍:臺灣準備好與歐洲共創繁榮

▲外交部長林佳龍29日出席波蘭華沙安全論壇,並以「重塑全球民主供應鏈」爲題發表演說。(圖/翻攝自Facebook/林佳龍)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外交部長林佳龍臺北時間29日晚間出席在波蘭舉行的「華沙安全論壇」(Warsaw Security Forum),並以「重塑全球民主供應鏈」(Reinvention of Global Democratic Supply Chain)爲題發表專題演說。這是自2014年創辦以來,華沙安全論壇首次邀請臺灣外交部長髮表演講。林佳龍強調,在地緣政治變局中,民主國家應團結合作,共同再造全球民主供應鏈。臺灣將以科技實力與民主價值,成爲歐洲與全球值得信賴的關鍵夥伴。

對於受邀演說,林佳龍表示「深感榮幸」,也很高興能借機向歐洲朋友分享。林佳龍說,全球產業供應鏈因爲新冠疫情、俄烏戰爭、中俄朝伊威權政權的結合,以及去全球化浪潮的興起而進入重組階段。此時全球理念相近的國家應團結一致,攜手「再造全球民主供應鏈」。

林佳龍強調,臺灣是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生產全球超過九成的先進半導體,是推動AI時代進步的關鍵力量,並與國際供應鏈深度融合。臺灣能協助歐洲放大工業實力與卓越創新能量,成爲歐洲未來各產業冠軍的「造王者」,這將有助歐洲實現戰略性「再工業化」,並進一步推動「歐洲再武裝計劃」。

林佳龍提到,除了科技層面的合作,外交部今年也以「歐洲臺灣文化」爲主題,推動「From tech to culture, Taiwan leads the future」,透過文化深化臺歐共同價值,形成「科技、文化與民主」的黃金三角。林佳龍最後表示,臺灣已經準備好與歐洲攜手合作,共同爲自由民主與世代繁榮開創新局。

林佳龍演講全文如下:

誠摯感謝皮薩斯卡主席的邀請,本人十分榮幸代表臺灣的外交部參與華沙安全論壇。

本人想借此機會,與大家說明分享「再造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重要性。近年來,四大因素重塑了全球供應鏈。首先,新冠疫情暴露了我們經濟的脆弱性。再者,區域性危機,如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更進一步動搖原已脆弱、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第三,當前中國、俄羅斯、伊朗及北韓等威權政權的集結,威脅自由貿易與全球安全。而這一切更因爲第四,民族主義與去全球化浪潮的興起,而變得更加複雜,並阻礙民主夥伴間的合作努力。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務之急是全球理念相近的國家團結一致,共同再造全球民主供應鏈。

作爲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員,臺灣是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臺灣並在強化全球供應鏈的韌性及可信任性上,扮演關鍵的角色。臺灣生產全球90%以上最先進的半導體,是全球科技生態系的中樞力量。臺灣並已成爲在AI時代驅動全球科技進步的關鍵力量。

臺灣之所以能擁有如此獨特的地位,是經過數十年的策略投資、堅定不移的打拼,以及精準定位的成果。正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所點出的,臺積電的成功不在於單打獨鬥,而是與國際供應鏈深度融合。

但臺灣無法獨自成功。透過與歐洲合作,臺灣可以協助歐洲放大其工業實力與卓越的創新能量。臺灣憑藉在先進半導體與電子產業的傑出實力,已準備好成爲協助歐洲工業領袖進一步壯大的關鍵推手。如同臺灣爲美國矽谷科技巨擘所做的貢獻,臺灣也能成爲歐洲未來各產業冠軍的造王者。

因此,本人誠摯呼籲歐洲各國夥伴與企業進一步深化對臺灣的投資。2024年歐洲對臺投資約爲13億美元,證明臺歐經濟關係的充沛活力。這個充滿活力的關係仍具備進一步擴展與多元化的潛力。本人同時也期盼歐洲能推動更務實且更具前瞻性的政策,來歡迎更多充滿活力與動能的臺灣企業到歐洲拓展市場。這種相互參與不僅將深化我們的經濟夥伴關係,也將成爲我們雙方區域共享繁榮與創新的催化劑。

透過此類經濟合作,臺灣與歐洲可產生強力綜效,促進具韌性且多元的科技生態系,此將有助於歐洲推動戰略性「再工業化」。而歐洲的「再工業化」,對於「歐洲再武裝計劃」也至關重要。這種合作的成功,已經體現在德國的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這個臺積電與歐洲夥伴的合資企業,象徵臺歐雙方加強合作的重要一步。

透過在半導體的創新,AI晶片持續塑造全球經濟,並驅動AI的工業革命。歐洲已經發起「數位歐洲計劃」與「歐盟AI 大陸行動計劃」。這些倡議的目標都是要塑造歐洲社會的數位轉型,透過策略投資促進經濟發展,並推動歐洲成爲AI的全球領導者。臺灣不僅是AI晶片的最大供應者,也是AI伺服器的首要供應者。臺灣應該是歐洲未來成功實現其AI宏圖的關鍵夥伴。本人鼓勵歐洲與臺灣攜手合作(chip in with Taiwan),推動AI創新。

在今日相互連結的全球經濟中,信任已成爲最珍貴的資產之一。當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密不可分,企業如果希望長遠獲利,就必須同時堅守民主的價值。

而當前,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等威權政權已形成動亂軸心,挑戰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中國更被視爲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關鍵推手。因此,全球民主國家必須齊心協力,共同應對這一個關乎民主存亡的體制性威脅。

在歐洲,民主正面臨俄羅斯針對歐洲關鍵基礎設施日益升高的混合戰安全威脅。臺灣也面臨類似挑戰。中國持續利用灰色地帶戰術、網路攻擊、假訊息及軍事演習,企圖破壞臺灣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面對這些新興安全挑戰,臺灣已將明年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3.32%,超越部分歐洲國家的國防支出。這一數字預計將穩定上升,並在2030年達到5%,以幫助我們提升軍力及強化全民防衛韌性。而歐洲所提出的「再武裝計劃」,以及北約成員承諾至2035年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5%,都彰顯我們共同捍衛珍貴民主價值與生活方式的堅定決心。

另一方面,威權政權也將其與各國間的連結武器化,利用我們自由開放社會的脆弱之處,來破壞全球經濟的穩定,並圖謀重塑有利威權主義的地緣政治局勢。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半導體全球化已死」。在當今的世界中,國家安全已優先於利潤。半導體產業曾經是全球整合的象徵,如今已成爲民主與威權國家陣營間戰略競爭的核心。臺灣呼籲夥伴共同打造建立在民主盟友「信任圈」之上的非紅供應鏈,以守護我們的產業生存與民主存續。波蘭是北約成員國,也是歐盟會員國,更是面對俄羅斯侵略、捍衛歐洲自由的前線。因此,今日在波蘭討論這件事,對我們而言意義非凡。

臺灣與歐洲的安全密不可分。臺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核心,是全球民主與威權對抗的前線。臺灣透過發展先進關鍵技術、提升全社會防禦韌性、增強積極且永續的軍事投資,展現捍衛民主的堅定決心。民主盟友如美國、日本、韓國、菲律賓也尋求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此外,如 AUKUS 等戰略性小多邊平臺,也加強了該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臺灣感謝民主國家共同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目前歐洲—大西洋地區的安全,因烏克蘭的長期戰爭而備受壓力。如果沒有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歐洲—大西洋地區的安全將面臨進一步挑戰。臺灣也致力於與我們的歐洲盟友攜手合作。現在正是歐洲與臺灣站在一起,爲共同的價值觀建立穩固的聯盟、阻止威權政權擴張的時候。臺灣已準備好與歐洲合作,歐洲是否也準備好與臺灣合作?

我也想提醒朋友們,即便烏俄未來能達成和平協議,俄羅斯仍在那裡。經過烏克蘭戰爭後,嚮往恢復往日帝國光榮的俄羅斯已經復活。民主國家需要團結合作。

民主臺灣是值得信賴的夥伴,其產業構成全球高科技產業的基石。在「價值外交」的基礎上,臺灣尋求能夠創造價值的「加值外交」。基於共同價值理想,我們可攜手爲世世代代創造經濟價值與永續繁榮。

爲實現此一目標,臺灣將透過「五大信賴產業」,包括半導體、次世代通訊、人工智慧、軍工及安控,帶來深化臺歐合作的衆多機會。這項倡議成爲全新策略平臺的基礎,雙方將藉此共同開發尖端技術,並使得我們共享的供應鏈更具韌性。我們將此建構關鍵產業信賴供應鏈的倡議,稱作「值得信賴的科技臺灣」(Trusted Technology Taiwan)或「3T策略」。

在此架構下,我深信臺歐間既有的堅實連結將持續深化。這也將推動臺灣成爲「經濟日不落國」,而這一願景也正在實現。歐洲對於推動共享價值,以及與臺灣戰略合作的承諾,將持續成爲臺歐雙邊關係的基石與發展動能。

賴清德總統在今年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該倡議旨在積極連結臺灣、歐洲、 美國及其他理念相近夥伴,共同打造更具韌性、多元化及價值導向的半導體生態系及民主供應鏈。

然而,臺灣不僅在科技上期盼與歐洲深化合作。歐洲是現代文明的發源地,我們期待將臺歐合作從科技合作拓展至文化交流。臺灣兼具傳統與現代文化,這也是本人今年開始積極推動「歐洲臺灣文化年」的原因。期盼透過這些交流,臺歐可形成文化、科技與民主的黃金三角合作,讓我們的人民、企業與政府更加緊密連結。

正如本人對歐洲朋友所說的:「從科技島到文化臺灣,臺灣引領未來。」這是一個自由民主的未來,一個能夠激發科技創新、培育多元文化社會的未來,將使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韌性。民主國家互相照應,彼此都會變得更加強大。爲了達到這個願景,臺灣已準備好貢獻其長處,協助歐洲夥伴將歐洲的優勢轉化爲更大的成功。臺灣是歐洲值得信賴的夥伴,不僅守護民主與多元文化價值,還能透過與民主盟友間的合作,再造全球供應鏈,爲熱愛和平的人民帶來經濟繁榮。

謝謝大家,祝福大家與我們的國家,成功捍衛我們的自由與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