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新智能積極參與「表後儲能」標案
政府鼓勵廠商在廠區內設置儲能系統,且須使用國產電芯,臺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將積極參與相關標案;另外,政府期許2030年物流車、商用大巴都能率先電動化,政策積極推動助達標,臺塑集團也將不會缺席。
爲了鼓勵綠能發展,經濟部日前公佈「表後儲能補助要點」,將自明年起鼓勵廠商在廠區內設置儲能系統,並強調錶後儲能(Behind-the-Meter, BTM)設備必須使用國產電芯。
業者說明,表後儲能是指安裝在用戶端臺電電錶後方的儲能系統,主要功能是爲用戶自身用電服務,而不需參與電網調度。經濟部日前公佈「表後儲能補助要點」,補助方案爲每MWh(千度)補助500萬元,單一案場補助上限5,000萬元,第一年匡列預算15億元,預計可支持300MWh的儲能容量。
劉慧啓表示,表後儲能是提升電網韌性非常關鍵的一環,臺塑新智能除了具備自行開發電芯的實力之外,也希望能與臺灣所有電芯同業攜手,共同支援臺電與政府的政策推動,讓再生能源能更穩定接入電網,進一步提升全國電網的穩定性與韌性。
劉慧啓也表示,目前全世界主要國家都在補助本土電芯,包括中國、美國、歐洲等地,臺灣也開始針對本土電芯導入補助政策,尤其在電動大巴與儲能系統方面,有部分方案正在檢討。未來若政府能針對「使用本土電芯」的專案給予補貼,對於建立完整新能源產業鏈會非常關鍵。他強調,雖然臺塑新智能並不是靠補助來競爭,但是希望在起步階段,能與國際品牌「平等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