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集團轉型 不放棄石化業

臺塑集團總裁吳嘉昭。(中央社)

臺北紡織展(TITAS)昨(14)日盛大開展,面對紡織塑化產業困局,臺塑(1301)行政中心總裁吳嘉昭表示,要跟集團主要五間公司董事長一起朝向「創新轉型」努力,但不會放棄石化業。

臺北紡織展昨日登場,各指標大廠包括臺塑、遠東、儒鴻、新纖等各大集團均參展,主要企業領袖也都齊聚一堂,其中,吳嘉昭則是上任總裁後首度公開現身。

今年紡織展共有388家廠商參展,使用904個展位,吸引近70家國際品牌來臺參加採購洽談會,另有韓國、越南、印度等參觀團前來,顯示國際市場對臺灣紡織品的高度關注。

臺塑集團今年出席2025臺北紡織展,不僅集團旗下臺塑、南亞、臺化及福懋等四大公司聯合參展之外,在吳嘉昭的帶領下,臺塑董事長郭文筆、臺化總經理呂文進、福懋總經理李敏章等企業一級主管昨日都到齊,合力展出Innovation、綠色休閒、機能羽絨、運動時尚、極限戶外、工裝防護與紡織原料七大主題。

針對紡織業目前面臨的國際挑戰,吳嘉昭表示,紡織產業仍要朝創新前進,機能性、特殊產品研發仍是主軸;在工廠的管理方面,要朝數位化、AI前進。整體來說,紡織上游化纖產業如果沒有創新就沒辦法生存。

針對美國對等關稅的影響,吳嘉昭認爲後續將會逐漸淡化。他說明,面對大陸產能過剩及關稅衝擊,臺塑企業正從產品、事業、低碳、能源、數位等五大構面,全力創新轉型,包括產品往高值化發展,避開紅海,並導入數位化,發展新事業等。

臺塑集團昨日參加臺北紡織展,南亞也宣佈攜手日本知名高機能材料公司可樂麗商事株式會社共同開發四大創新機能纖維,未來雙方將持續深化合作,從原料研發到應用設計,共創永續且高機能的紡織材料新紀元。

此外,臺化運用尼龍回收製程技術,深耕海洋廢棄漁網回收,朝閉鎖循環系統(Close loop)織物回收發展。透過化學法將廢胚布還原爲己內醯胺(CPL),進而量產尼龍6回收環保粒,再製成環保絲,供下游福懋興業公司織布、印染並製成成衣,建構完整的一貫化機能戶外運動服飾生產鏈。

福懋則展出即將生產的eSMORE-TEXTM奈米紡絲耐隆透氣防水織物,採用全球首創的耐隆材質透氣防水膜,使布料表層與透氣膜皆由單一材質構成,有效降低循環回用門檻,展現循環經濟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