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農業結盟!湖口鄉農會白米遠征北海道居民味蕾
湖口鄉農會與日本北海道新篠津村農業協同組合,27日於好客文創園區共同締結姊妹會,深化未來交流。(邱立雅攝)
農業部政務次長鬍忠一大談臺日兩地農業發展歷史。(邱立雅攝)
湖口鄉農會與日本北海道新篠津村農業協同組合,27日於好客文創園區共同締結姊妹會,深化未來交流。湖口鄉農會白米從2020年起陸續外銷到北海道,且農藥完全零檢出;新篠津村的洋蔥、白米也進口上架到湖口鄉農會販售,此次締結合作,雙方將以開拓雙方農產品市場,展開互助互惠合作。
前來見證簽約儀式的農業部政務次長鬍忠一因擁有東京大學農業經濟學系博士頭銜,對臺日農業歷史發展相當熟悉,更從馬關條約簽約,談起了臺日農業發展。胡忠一解釋,日本在1900年頒佈設立國內產業組合,二戰之後的日本,產業組合改成農業合作社,維持理事長制度,但二戰之後的臺灣引入美國方式,農會引進總幹事制度。湖口鄉農會前身則是湖口農業會,後改名合作後,經過拆分又合併,1949改成現在的湖口鄉農會。
胡忠一同時介紹新篠津村平均每個農友管理面積達20公頃,是生產量最大的農協,且稻米均經過驗證,成爲在地特色品牌米,在日本當地也頗具知名度。此外,新篠津農協跟新竹縣一樣,都有農民直銷站,可以給予彼此更多農會相關交流學習。
湖口鄉農會生產的稻米,過去3年透過上達糧業、臺灣住友商事,出口1200公噸到日本,胡忠一解釋,今年日本稻米生產量不足,9月前會持續缺米並拉高價格,由於臺灣的稻米在二戰前,農改場、試驗所研發的稻米都經由日本專家帶來,口感品質跟日本是一模一樣,「全世界找不到跟日本這麼像的米」,盼透過交流幫臺日創造產業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