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人國旅年砸5千億創新高 過夜支出破5千、輕旅行佔比高

2024年國人國內旅遊2.2億旅次。圖爲福隆舊草嶺隧道自行車道燈光秀。(蔡明亙攝)

去年國人國旅平均每人每次旅遊支出爲2323元,其中過夜且有住宿支出者平均支出爲5348元,無過夜當日來回者則爲1306元。示意圖,非當事店家。(本報資料照片)

交通部觀光署公佈2024年臺灣旅遊狀況調查,去年國人國內旅遊2.2億旅次、支出首破5000億元,雙雙創新高,經分析,平均每人每次國旅支出約2323元,有住宿過夜平均支出5348元、當日來回約1306元。另發現時下民衆偏好短時高頻輕旅行,生活圈旅遊成主流,自然療愈、城市漫遊、美食體驗引領國旅潮流,受網路社羣媒體口碑影響及旅遊以行動支付的比率皆逐年上升。

觀光署統計,2024年12歲以上國人國內旅遊總次數爲2億2203萬旅次,較前年2億675萬旅次成長7.39%,並較2019年1億6928萬旅次成長31.16%,爲歷年最高。其中除第二季受0403花蓮地震影響略減0.31%外,其餘三季皆較前一年同期成長8至13%。顯示觀光署邀集各部會及縣市政府攜手推動臺灣觀光100亮點、臺灣觀光雙年曆活動及推動0403花東振興方案等成效顯著。

調查發現時下民衆偏好短時高頻輕旅行,生活圈旅遊成主流。圖爲宜蘭傳藝中心。(蔡明亙攝)

旅行型態方面,國人偏好當日往返的「輕旅行」,佔比達7成5,平均旅遊天數爲1.39天,略低於疫情前1.51天,而每人平均旅遊次數高達10.46次,較前年9.79次與2019年7.99次顯著成長,反映出國旅頻率明顯增加。

民衆國旅遊憩活動喜歡觀賞海岸地質景觀。圖爲桃園市觀音區草漯沙丘。(蔡明亙攝)

調查顯示,國人以週末或星期日出遊爲主,歷年選擇在平日前往併入住旅館者比例17%,皆高於其他日期,觀光署鼓勵平日出遊,可避開人潮並享有更高性價比的旅遊體驗;旅遊地點選擇上,民衆傾向探索居住地周邊景點,佔比超過63%,高於前年6成1及2019年5成6。反映出「生活即旅遊」的趨勢逐漸普及。

調查指出,民衆到各地區喜歡的遊憩活動略有不同,喜歡到北部地區「逛街購物」的比率高、中部地區「宗教活動」、南部地區「品嚐當地特產、特色美食」、東部地區「泡溫泉(冷泉)、做SPA」,離島地區則以「觀賞自然賞景」的比率高。

各區旅遊的安排及考量也不盡相同,觀光署優化旅遊服務體驗,並串連與地方政府推出臺灣觀光100亮點,行銷各大活動「搶客」及包裝在地特色遊程,透過季節旅遊、美食文化、溫泉放鬆等特色玩法,強化區域觀光特色,推升地方觀光產值與國旅魅力。

觀光署表示,臺灣自然資源豐富,四季各縣市皆有景點可以走訪,在市區可以深入探訪人文歷史體驗,郊區則可以沉浸在豐富的自然環境;調查也顯示國人旅遊時從事的遊憩活動以「自然賞景活動57%」最高,其次「其他休閒活動53.3%」及「美食活動47.3%」。

遊憩活動則喜歡「觀賞海岸地質景觀、溼地生態、田園風光、溪流瀑布等」、「品嚐當地特產、特色美食」及「逛街、購物」,顯示出國人日益重視身心療愈與紓壓放鬆。

觀光署以全臺7個觀光區做爲地方觀光資源整合平臺,集結各區旗下合計18個觀光圈業者及在地資源,推出地方特色遊程與行銷方案,串連各地食宿遊購行,持續捲動國旅熱潮。

觀光署分析,去年國人國內旅遊總支出達新臺幣5158億元,年增4.12%,較2019年大增31.35%,平均每人每次旅遊支出爲2323元,其中過夜且有住宿支出者平均支出爲5348元,無過夜當日來回者則爲1306元。

觀光署表示,持續透過優化觀光設施與舉辦大型活動,如臺灣燈會、臺灣仲夏節、自行車旅遊節及臺灣好湯等,結合科技、在地文化與跨區域行銷,提升整體體驗並促進過夜旅遊與消費,進一步擴大國旅市場規模。

此外,國人搜尋旅遊資訊來源爲「網路網絡與社羣媒體」比率過半且逐年上升,由2019年的48.9%上升至去年的56.4%;旅遊時使用行動支付的比率近2成,由2019年的4%上升至去年的18.2%,支付項目以「餐飲」的比率最高。

觀光署提到,臺灣觀光資訊網網羅全國各景點、節慶、活動等豐富資訊,並連結13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旅遊網站、7個區域觀光圈美食及遊程等,對於各部會、縣市推廣之「臺灣觀光100亮點」也多有介紹及連結,可讓旅客第一時間取得最新觀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