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人1至5月赴日268萬人次創新高 菲律賓爲東南亞最大來源國
▲今年1至5月出國達749萬2590人次,已超越疫情前同期水準。(圖/記者蔡玟君攝)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疫後出國熱度不減,今年1至5月出國達749萬2590人次,超越疫情前水準,其中,出國目的地仍以日本268萬5640人次爲大宗,創下新高;入境359萬0,894人次僅爲疫情前同期7成,其中仍以日本客居冠,菲律賓則爲東南亞最大來源國。
根據觀光署統計,今年1至5月出國已達749萬2590人次,較去年同期670萬1500人次增加,也超越疫情前2019年同期704萬3529人次;入境則爲359萬0,894人次,較去年同期324萬1811人次增加,但僅爲疫情前同期504萬4562人次的7成。
今年1至5月出國目的地仍以日本268萬5640人次居冠,佔整體36%,其他依序爲中國大陸123萬2810人次、韓國67萬1346人次、香港64萬1834人次、越南52萬2609人次、泰國43萬4228人次、美國23萬0222人次。
入境來源國也以日本58萬7558人次居冠,其他依序爲韓國48萬3573人次、香港47萬6195人次、美國29萬1527人次、中國大陸26萬4267人次、菲律賓26萬0212人次。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今年5月單月入境達71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13萬人次,約22.2%,但仍較疫情前少31.6%,主因是去年4月花蓮地區基期較低,前6大入境市場爲日本、港澳、韓國、中國、菲律賓、美國;若以1至5月入境來看,前6大入境市場爲日本、港澳、韓國、美國、大陸、菲律賓。
黃正聰指出,菲律賓入境市場今年表現亮麗,已穩居東南亞第一名,主因包括菲律賓距離臺灣近,且大陸未與菲律賓簽訂相互免籤。
隨着暑假進入旅遊旺季,不少業者表示,今年業績較往年普遍下滑,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理事長張永成指出,雖然關稅政策還未定,但不少民衆旅遊已轉爲觀望,今年暑假加上日本地震預言影響,業績普遍較以往少了2、3成,其中,東北亞減少約15至25%、東南亞10至20%、歐洲及美洲15至20%、中亞非約15%、國旅50%。
張永成指出,儘管臺幣升值,但市場仍出現「匯率利多,業績反跌」的矛盾現象,主因航空公司暑假旺季報價不降反升,且控艙機制更嚴格,團體票成本變貴;再者,日本、韓國、東南亞地區的旅館和巴士成本因當地通膨與人力短缺普遍上漲;此外,臺幣升值後,消費者預期團費要跟着便宜,導致購買意願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