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4月596萬人出國超越疫前 36%赴日創高峰

臺灣旅客出發的目的地,日本穩穩居冠,有36%的旅客是去日本旅遊。(AsiaYo提供/陳祐誠臺北傳真)

交通部觀光署公佈4月份觀光統計,1至4月份出境旅客596.7萬人次,超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557.9萬人次,而其中有214.4萬人是到日本旅遊,比例達36%。不過受7月5日大地震預言影響,旅行業者感嘆,自己做了30幾年,今年7月是最慘澹的一次,從沒看過機票票價結構回到5、6月,也因爲這波影響,今年各旅行社業績應持平或小幅成長。

據統計,今年1至4月出境旅客596.7萬人次,爲入境旅客2倍,其中赴日本有214.4萬人次、赴大陸95.8萬、赴韓國52.4萬人次、赴香港51.1萬人次、越南43萬人次、泰國36.6萬人次。

入境旅客部分,今年1至4月爲287.9萬人次,約爲2019年同期400萬4804人次的7成,日本旅客46.2萬人次最多,韓國旅客39.3萬人次、香港37.9萬人次、美國23.8萬人次、菲律賓爲20.4萬人次、大陸20.2萬人次。

晴天旅遊集團董事長陳依福指出,臺灣旅客出發的目的地,日本穩穩居冠,有36%的旅客是去日本旅遊,排名第二的是大陸,比例約15多%。而臺灣旅客出國,多達89%待在亞洲,僅5%是前往歐洲。

晴日旅行社總經理黃清涼表示,因爲7月5日大地震預言影響,7月各大旅行社成績好的衰退2成,成績不好的衰退5成都有。他說,投入旅行業35年,戰爭、天災都看過,都沒有看過7月份的業績如此慘澹,而且不只是日本線不好,東南亞線也不好,很多旅客不願意跟預言賭一把,怕在國外回不來。

黃清涼指出,日本前6大客源國分別是韓國、大陸、臺灣、美國、香港、泰國,結果除了韓國、美國,其他4國旅客7月都不敢去,預估要到8月回溫,而7月衰退的業績,要用其他月份去追,推測今年各旅行社業績應該持平或小幅成長,能夠做到大幅成長的,都是很厲害的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