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泥董座張安平下令徹查失靈環節 認滅火系統未達預期效果
臺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中斷海外公務行程,緊急返臺並抵現場。(臺泥提供/洪靖宜高雄傳真)
三元能源鋰電池工廠大火造成15人受傷,臺泥董事長張安平今上午至高雄瞭解狀況。臺泥透過新聞稿指出,張安平董事長下令徹查究責,本次事件中,很明顯系統運作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會徹查究竟是管理問題、人爲操作問題,還是機器設備本身存在缺陷。
臺泥以新聞稿指出,董事長張安平表示,儘管三元廠區採用自動化高密度感測監控、佈署在這次起火的化成區就有超過33萬2800顆溫度感測器及1萬7400個煙霧感測器與多階段防災應變設計,但在本次事件中,很明顯系統運作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他進一步說明,廠區的滅火機制,首先,系統定位偵測到煙霧啓動後,會立即通知「天車」,將異常Tray(載盤)從生產線上取出,並在移送過程中同步噴灑CO₂氣體進行初期抑制,隨後將異常Tray送至專用消防庫位,而當異常Tray到達消防庫位後,系統會再次確認是否有煙霧冒出,並立即噴灑濃縮泡沫消防液,以覆蓋並隔離起火物質。初步資訊顯示,感測器訊號可能出現延遲或未即時觸發,導致此階段未能有效啓動。
接着,若高溫或煙霧指數持續上升,泡沫抑燃系統將自動啓動。然而,初期火勢迅速波及備援電源與發電機設備,造成部分自動與後備系統失效,影響了此階段的運作;最後,當溫度未能有效降低,或起火燃燒導致管線熔燬,消防灑水頭觸發,系統將進入灑水階段,進行全面性降溫與滅火,同樣因備援系統失效,此最終階段也受到影響。
張安平強調,公司已經成立專案調查小組,現在最重要的是現場降溫後,回廠區找出電腦及監視設備檢視所有資料,全面回溯所有相關設備的運作記錄與設計設定,找出本次事件中系統反應與現場狀況的落差。
他指出:「這當中究竟是管理問題、人爲操作問題,還是機器設備本身存在缺陷,我們將會徹查,並針對問題源頭採取果斷措施甚至是法律行動」。對內,我們將進行最嚴格的咎責。 如果調查有任何管理疏失或人員責任,都將依照公司規章進行處理,絕不寬貸;另外,提供三元廠製程設備的是世界知名大廠,將深入調查其設備是否存在功能瑕疵或設計缺陷,並立即採取法律行動,要求負起應有的賠償與改進責任。
針對受損的小港廠區,張安平表示已經啓動設備盤存與清淨工作,同時,將全面配合政府主管機關的結構安全檢測,確保廠房結構無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們會嚴格依照政府要求,分階段、有秩序地推動復工,也將以此爲契機,全面檢視並強化廠區的消防演練與應變準備,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此外,三元生產的Molicel電芯是國際一線品牌,此次事件對全球高科技產業鏈可能造成很大影響。張安平強調,三元能源科技母公司能元科技已立即啓動南科廠的產能盤點與調度,會最大化生產能力,支援受影響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