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夜倒垃圾蚊子成羣嚇壞民衆! 專家:不是登革熱病媒蚊
▲臺南中西區西賢裡昨晚出現大量蚊蟲,經專家鑑定爲「鹹水家蚊」,非登革熱病媒蚊。(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媒體報導臺南民衆夜間倒垃圾時被蚊子羣起攻擊,擔心感染登革熱,臺南市衛生局7日邀集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疾管署南區管制中心專家至現場聯合勘查,確認肇因爲「鹹水家蚊」,並非登革熱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呼籲市民不必過度驚慌。
衛生局指出,這起事件發生在中西區西賢裡,現場由登革熱防治中心邀集區公所、環保局與里長會勘,經專家鑑定發現,出沒蚊種爲「熱帶家蚊」一類的鹹水家蚊,常見於下水道、水溝或海濱垃圾區域等靜止水域,夜間出沒且吸血活躍,並不具登革熱病毒傳播能力。
國衛院黃旌集博士說明,鹹水家蚊多孳生於紅樹林、潮間帶等地,尤其易滋生於垃圾污染的海岸低地,吸血高峰爲晚間7時至8時,建議市民維持環境清潔與水流暢通,避免成爲蚊蟲溫牀。專家也提醒,「家蚊非病媒蚊」,外型不同於俗稱「花腳蚊」的斑蚊,後者多在白天活動,最常在上午9至10時、下午4至5時吸血,偏好乾淨積水容器,如花盆底盤、廢輪胎等。
登防中心主任尤天厚表示,雖然本次查獲多爲家蚊,但不容掉以輕心。全國今年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已達51例,一旦社區內有斑蚊孳生,病毒擴散風險將大增。他呼籲市民「落實巡、倒、清、刷」,減少積水容器與孳生源,主動阻斷病媒蚊成長鏈。
此外,臺南市自4月起針對登革熱防治加強稽查,對查獲積水孳生源依法開罰,至今已開出67張罰單,金額自3000元至15000元不等。市長黃偉哲也提醒市民,無論是家蚊或斑蚊,環境整潔纔是防蚊關鍵,保護自己與鄰里健康,也避免因違規受罰。
如需進一步防疫資訊,可上臺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官網查詢:http://bit.ly/3xHfuzL,或撥打防疫專線(06)336-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