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水雉園區獲星級濕地中心獎 保育結合產業受肯定

臺南市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榮獲國際溼地夥伴網絡(WLI)頒發「星級溼地中心獎」,市府表示,這不僅是園區的榮耀,也是臺南市民共同驕傲,展現出市府與民間長期合作推動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成果。圖/中央社(臺南市政府提供)

臺南市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今年獲國際溼地夥伴網絡(Wetland LinkInternational,簡稱WLI)頒發「星級溼地中心獎」,臺南市長黃偉哲今天在市政會議肯定各界多年努力。

黃偉哲表示,官田水雉園區覆育可追溯至1990年代,當時高鐵路線規劃通過葫蘆埤與德元埤,可能威脅水雉棲地,經過環評決議,必須先完成15公頃棲地規劃,才得以動工。

黃偉哲指出,當時在開發單位、政府保育單位與民間團體共同努力下,成立「水雉覆育區」,並於2007年正式更名爲「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持續推動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

他說,此次獲得國際肯定,不僅是官田水雉園區的榮耀,也是臺南市民共同驕傲,展現出市府與民間長期合作推動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成果。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表示,「星級溼地中心獎」(Star Wetland Centre Award)是全球唯一專門針對溼地教育及遊客中心所設立的品質標章,自2022年設立以來,全球近380個會員中心中,僅有39個脫穎而出。

李文珍表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獲獎突顯在教育推廣、社羣參與與永續發展國際地位,園區實踐「裡山」精神,將傳統農業(如菱角田)與溼地保育結合,形成兼顧生產、生活、生態的共榮模式,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價值。

臺南市政府農業局提供資料指出,經過30多年來公私部門持續努力,水雉數量從全臺不到50只,至去年已成長到3030只,除了營造更適合水雉棲地,也透過推廣友善農作方式,讓民衆安心選購官田菱角等農產品,也一同爲保育水雉貢獻力量,讓族羣持續成長,生態環境更加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