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時雨量破百!氣象署揭威力「極端可怕」:一輩子不一定見過
▲一圖看短延時強降雨有多強。(圖/氣象署提供)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西南風挾帶驚人降雨,臺南多處出現嚴重淹水災情,根據氣象署觀測,臺南永康區今最大時雨量103.5毫米,屏東縣三地門122毫米。而時雨量破百,雨勢究竟有多猛?氣象署今(2日)透過臉書發文說明什麼是「時雨量」、「短延時強降雨」,指時雨量破百許多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遇到,是相當極端可怕的降雨強度。
氣象署指出,所謂「時雨量」是指一小時內的累積雨量,比起日雨量,更能直接反映降雨強度。舉例來說,如果同樣是30毫米的雨,在24小時內慢慢下完,大多數人頂多覺得地上溼溼的,影響不大;但若這30毫米在短短10分鐘內傾瀉而下,便可能造成路面積水,甚至災害發生。換句話說,「下多大」與「下多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反映的是強度,後者決定的是總量,而這兩者結合起來,纔是真正影響災情的關鍵。
氣象署也進一步說明,時雨量小於0.2毫米,是可以忍受不撐傘的毛毛雨;時雨量0.2~ 1毫米是開始需要撐傘的小雨;中等雨勢,地上開始有水灘,則是時雨量1~10毫米;在10到20毫米時,在外撐傘腳會被淋溼,一般人開始會覺得「下大雨了」。
當時雨量到了20~30毫米,氣象署說,基本上是傾盆大雨了,開車即使將雨刷調到最快,視線仍然不良,就算撐傘部分身體也會被淋溼的程度,路邊地勢較低處也會開始積水。
時雨量30~50毫米,氣象署表示,該雨勢已經很激烈,像倒水桶一般,路面會開始明顯大範圍積水;當時雨量達到50~80毫米,雨的感受就像同瀑布一樣,即使撐傘也幾乎沒有用,開車視野非常差,到了這程度,往往已超出一般城市排水系統的負荷。事實上,即便是全臺排水設計負荷最高的臺北市,系統上限也僅約78毫米。
氣象署直言,當時雨量超過80毫米以上,猛烈的程度讓人感受到壓迫感和窒息感,好像天空快掉下來一樣,基本上大多數城市的排水系統都難以負荷,會發生很多災害如大範圍淹水、土石流等。時雨量100毫米以上,等同極端等級,極易致災!
氣象署強調,臺灣相對於世界,是個相當多雨的地方,習以爲常的時雨量,對很多國家而言,已經是相當可怕的災難。而時雨量破百,就連臺灣,基本上只有在特殊且極端的天氣事件中才會看到這個數字,「許多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遇到,可以說是相當極端且可怕的降雨強度。」
而這幾天部分地區的「時雨量」動輒破70、80毫米,氣象署表示,不管是下在市區或山區,都很容易導致淹水、山洪、土石流等災害。
此外,氣象署也表示,在看雨量資料時,一方面須關注時雨量,判斷「雨下多大」,一方面須留意持續時間,判斷「總累積量」,這樣才能瞭解這場雨的「威力」,做出合適的對應。
而氣象署發佈豪大雨特報提及「短延時強降雨」,由於短時間內很大的雨勢,容易造成積淹水、土石流等災害,防災、水利單位會以「短延時強降雨」描述這個現象。
氣象署說,氣象署的豪大雨特報,也有針對這種宛如雨彈轟炸型的降雨特別進行示警,當時雨量超過40毫米時,就會特別強調「短延時強降雨」的影響,提醒大家注意留意可出現積淹水的狀況,用路行車要特別注意安全、河邊活動要留意溪水暴漲、山區也要特別小心落石或坍方。
目前「短延時強降雨」特報標準分三個等級,分別爲1小時雨量達40毫米的「短延時大雨」、3小時達100毫米的「短延時豪雨」,以及3小時達200毫米的「短延時大豪雨」。氣象署提醒,當聽到「豪大雨特報」發佈時,要多留意是否有「短延時強降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