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時雨量破百多可怕?氣象署曝極端等級:許多人一輩子遇不到
臺南連夜大豪雨,多處都傳出淹水,永康往鹽行路段馬路成小河。(圖/網友授權提供)
近日受西南氣流持續影響,豪雨狂灌臺灣中南部,臺南市永康區在2日凌晨5點至6點,時雨量達到驚人的103.5毫米。氣象署特別發文指出,80毫米以上的時雨量,猛烈程度就會讓人感受到壓迫感和窒息感,100毫米以上已經是極端等級,許多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遇到。
氣象署在臉書粉專《報天氣》發文指出,近期全臺雨勢一波接一波,無論是西南風、西南氣流或是午後雷陣雨,暴雨常來得又急又快。而比起日雨量,「時雨量」更能反映降雨強度,舉例來說,同樣是30毫米的雨,在一天內、一小時內或十分鐘內下完,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可能造成的影響和災害也有天壤之別!「如果是分散在24小時內慢慢下完,大概只是地上溼溼的;但如果是集中在30分鐘內下完,有些地方就會造成積水!」
氣象署列出各數值時雨量(60分鐘雨量)給人的普遍感受:
小於0.1毫米,小到像是的夏天遊樂園的清涼噴霧;小於 0.2 毫米,可以忍受不撐傘的毛毛雨;0.2~1毫米,開始需要撐傘的小雨;1~10毫米,中等雨勢,地上開始有水灘;10~20毫米,雨聲明顯、說話不容易聽到,在外撐傘腳會被淋溼,這也是一般人開始會覺得「下大雨了」的強度:到了20~30毫米,基本上是傾盆大雨了,開車即使將雨刷調到最快,視線仍然不良,就算撐傘部分身體也會被淋溼的程度,路邊地勢較低處也會開始積水。
30~50毫米,雨勢已經很激烈,像倒水桶一般,路面會開始明顯大範圍積水;50~80毫米,雨的感受就像瀑布一樣,撐傘已經幾乎沒有用了,開車視野非常差,到了這個程度,通常已經超出一般城市排水系統的負荷。氣象署補充,全臺灣排水系統設計負荷最高的臺北市,設計上限約78毫米。
80毫米以上的雨量,猛烈的程度讓人感受到壓迫感和窒息感,好像天空快掉下來一樣,基本上大多數城市的排水系統都難以負荷,會發生很多災害如大範圍淹水、土石流等。
而到了100毫米以上,就是極端等級,極易致災。氣象署指出,臺灣相對於世界,是個相當多雨的地方,我們習以爲常的時雨量,對很多國家而言,已經是相當可怕的災難。而時雨量破百,就連臺灣,基本上只有在特殊且極端的天氣事件中才會看到這個數字,許多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遇到。
針對「時雨量」跟「累積雨量」的差異,氣象署舉例,午後雷陣雨又急又快,累積雨量可能只有30~40毫米,看似總雨量不高,但是集中在半小時內下完,雨勢也是相當猛烈的;東北季風影響時,迎風面北海岸可能整天持續穩定慢慢下雨,感受上雨勢不大,但是整天的總雨量累積起來可能比一場夏天的午後雷陣雨還多。
氣象署強調,在看雨量資料時,一方面須關注時雨量,判斷「雨下多大」,一方面須留意持續時間,判斷「總累積量」,這樣才能瞭解這場雨的「威力」,做出合適的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