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 傅培梅滿漢大餐泡麪 首曝手稿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推出「數味食光:臺灣飲食記憶特展」,展出傅培梅滿漢大餐泡麪手稿。(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郭良傑臺南傳真)

飲食記憶如何捕捉、承載與傳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推出「數味食光:臺灣飲食記憶特展」,首次公開傅培梅發想滿漢大餐泡麪的手稿到歷任總統的國宴菜單,臺史博展出的內容探索臺灣不同時光的飲食記憶,見證臺灣社會變遷,感受飲食積累於常民生活中的文化魅力。

臺史博這項特展運用「國家文化記憶庫」豐富的數位媒體素材並結合特色館藏,讓觀衆可以透過數位媒體探索臺灣飲食的多樣性與深度,涵蓋臺灣歷史上的飲食文化變遷,也呈現了飲食與社會發展、國際交流之間的緊密關聯。

臺史博館長張隆志表示,記憶庫不僅承載着臺灣文化的DNA,更是數位時代的文化寶藏。臺史博自2021年6月起承接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2.0」計劃,讓博物館不僅是珍貴文物的典藏保存者,更成爲全民共筆共創,活化歷史記憶的行動平臺。

「飲食記憶」特展呈現臺灣不同時期的飲食文化風貌,展覽現場擺設長達7公尺的國宴長桌,讓觀衆能親身體驗成爲國宴嘉賓的尊榮感,還有來自圓山大飯店的國宴餐具、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典藏,從蔣中正到蔡英文等歷任總統的國宴菜單,可見菜色從中華料理轉變成爲臺灣小吃的歷程,也反映臺灣不同時期的外交形象變化。

此外,首次展出傅培梅親筆英文與日文食譜筆記,以及發想滿漢大餐泡麪的手稿等,呈現傅培梅在螢光幕之外,作爲時代女力的貢獻與影響。

這場飲食與記憶文化饗宴,呈現臺灣飲食記憶穿梭於數位和實體、鏈結過去與當下,如何深植地方、個人與社會,構成臺灣文化的多元與包容性,藉由一道道美味菜單,讓觀衆一同品味屬於臺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