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二仁溪汙染長度比例12年下降近8成 物種增加到41種
臺南市二仁溪水質嚴重污染長度比例已由2002年的100%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21.5%。
臺南市政府推動河川污染改善,透過科技儀器強化稽查取締,並爭取經費投入污染治理。其中,二仁溪水質嚴重污染長度比例已由民國91年的100%大幅下降至113年的21.5%。另環保局向中央爭取的 12.5億電子廢棄物清除計劃,正由行政院審查中,待覈定後即能啓動清除作業。
三爺溪爲二仁溪主要支流,市府積極推動永康、虎尾寮、仁德等地區的污水下水道建設,並維運4座水淨場。去年完工的虎尾寮水資源回收中心功能改善與擴建工程,透過排水截流方式,淨化上游水體並回送至三爺溪,每日處理量達2.7萬噸,目標提升上游河段水質至中度污染以下。
環保局調查發現,二仁溪魚類數量逐年增加,物種由101年的30種提升至41種,近年發現臺灣特有種假鋸齒米蝦重返流域,另二仁溪口已連續3年記錄到黑面琵鷺現蹤。
另爲徹底解決二仁溪電子廢棄物污染問題,2023年向環境部爭取近千萬元經費,於南萣橋上游450公尺處行水區內試辦乾溼分離回收方式,並搭配相關檢測程序來達到廢棄物類別分選的需求。去年再提出 12.5億元的第二期經費補助計劃,申請中央補助,預計清除1.7萬公噸,目前由行政院審覈中,一旦覈定,將迅速投入清除作業,加速二仁溪水環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