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大銃段觀光藝文區發現遺骸 疑是清代至日據時期墓葬

臺南市文資處考古中心調查大銃段2、5、13、16地號,發現清朝到日據時期的墓葬與古人遺骸。(文資處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緊鄰臺南市北區321巷藝術聚落的大銃段觀光藝文商業專用區,步入開發前先循例進行地質探勘,釐清地下有無文化資產並確保不受破壞,刻正展開現地調查計劃,目前也陸續於忠義路三段發現人類遺骸,經研判應爲清朝到日據時期墓葬,後續會將相關遺骸完整測繪、紀錄後回填,並納入調查報告。

臺南市文資處考古中心刻正展開大銃段2、5、13、16地號的現地調查,發現清朝到日據時期的墓葬與古人遺骸。(文資處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臺南歷史悠久且爲文化古都,地下層層疊疊都有故事、有歷史,先前忠義路三段尾拓寬就曾挖掘到4座墳墓,據當地耆老表示,該處地點過去曾爲亂葬崗,有不少清代到日據時期的墳墓。臺南市文化資產處表示,目前現地調查預計進行到11月,主要是「鎮署及周邊遺址遺構調查案」委託文資處考古中心辦理調查,地點爲大銃段2、5、13、16地號,於開發前確認是否存在地下文化資產。

文資處強調,此調查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規定,於地上權設定案啓動前,委託考古中心採等距抽樣方式進行鑽探與槽溝調查,評估地下文化層保存狀況,作爲後續開發與利用的重要參考依據。文資處說,調查過程中若發現具文化資產潛力遺構或遺物,將依法辦理後續處理,確保文化資產保存與調查作業符合規範。

不過,文資處也說明,該地段的榕樹以北現地槽溝開挖已完成,只剩榕樹以南的範圍繼續進行槽溝調查,截至目前調查過程有發現一些人類遺骸,研判應爲清朝到日據時期墓葬,已依法成立專案小組,並通知警方到場勘查,後續會把相關遺骸做完整測繪、紀錄後回填,並將相關資料納入正式的調查報告。未來調查如再有進一步發現,也都會回報確認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