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1歲女嬰因車禍腦損傷 中西醫治療助恢復重獲新生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表示,腦性麻痹雖屬「非進行性」疾病,但兒童腦部具高度可塑性,「早期介入治療效果最佳」是關鍵,透過中西醫雙管齊下相輔相成,讓患童能在跨領域整合下,獲得最大治療效益。記者萬於甄/攝影
臺南一名剛出生沒多久的女嬰去年因車禍造成顱骨骨折與腦出血,送醫時意識不清,經奇美醫院西醫急救後插管轉入加護病房,爲幫助女嬰恢復,醫療團隊透過中西醫協作雙管齊下治療,讓女嬰意識與吞嚥功能逐漸恢復,也能正常進食,如今女嬰已1歲多,語言發展穩定。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表示,腦性麻痹是兒童常見的發展性神經疾病之一,主要因早產、周產期缺氧、感染或頭部外傷所致,全球盛行率約爲每千名新生兒2至3人,臺灣每年約新增300位腦麻病人,且出生週數愈小,腦傷與併發症的風險愈高,衛福部爲此也推動「小兒腦性麻痹中醫門診加強照護專案」。
他分享,一名女嬰剛出生沒多久就因車禍造成顱骨骨折與腦出血,經急救手術插管轉入加護病房,由於女嬰腦部損傷,原擔心影響後續動作及語言發展,醫療團隊會同中醫部協助介入,先採用頭皮針、雷射鍼灸結合中藥管灌治療,女嬰意識逐漸恢復,吞嚥與消化明顯改善,移除鼻胃管後能正常進食,也不再頻繁嗆咳。
莊照宇提到,該名女嬰出院後持續透過中醫針藥並用治療,配合西醫復健訓練,四肢張力問題減少,肢體活動度也提升,且隨着腦部認知逐步恢復,女嬰順利成長,更能牙牙學語,語言穩定發展與一般嬰幼兒無異。
莊照宇說,中醫治療着重「針藥並用、內外兼治」,以健脾益腎、通督醒腦爲核心,促進腦神經修復,臨牀運用可以頭皮針促進神經可塑性,雷射鍼灸改善張力,中藥調理氣血與腸胃,搭配推拿與艾灸強化循環與平衡。
他強調,腦麻雖屬「非進行性」疾病,但兒童腦部具高度可塑性,「早期介入治療效果最佳」是關鍵,且中醫治療的目的並非取代西醫,而是與西醫復健醫學形成互補,讓患童能在跨領域整合下,獲得最大治療效益、提升生活品質,減輕家庭照護壓力,爲腦麻兒帶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