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萬經驗 3度進出美國 認自行車業風險可控

臺萬工業董事長白政忠(右)表示,美國提高關稅,對臺灣自行車整體產業實質衝擊相對有限。(臺中市府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美國對等關稅雖暫緩90天上路,且臺美已積極展開會談,但關稅警報仍未解除。臺中是全球自行車生產重鎮之一,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臺萬工業董事長白政忠分享說,臺萬曾3度進出美國,但設廠門檻高,不過臺灣自行車產業以出口歐洲爲主,此次影響在可控範圍內。

白政忠指出,臺灣自行車產業長期承受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區域經貿變動帶來的壓力,近年部分業者陸續將產能移轉至越南、馬來西亞等地,這次政策變動,更凸顯企業必須及早因應風險。

他強調,企業應妥善規畫產能配置、出口市場與通路建構,以提升營運彈性與市場應變能力。

白政忠更以自身經驗分享說,臺萬曾3度赴美設廠、3度撤出市場,從生產成本壓力、當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到營運管理與人力招募挑戰,無一不大幅拉高設廠門檻。臺灣自行車產業以出口歐洲爲主,多數廠商在歐洲設有組裝據點,具備分散市場與提升應變能力優勢。

白政忠提到,美方提高關稅雖帶來挑戰,但對自行車整體產業的實質衝擊相對有限,影響仍在可控範圍內。他建議,現階段政府可強化稅務減免、拓銷參展補助等支持措施,並向中央反映業界對電價、租稅優惠與貸款寬限期延長等實質政策工具的需求,協助產業穩定發展並提升信心。

臺萬工業營運總部設於臺中大甲,全球擁有5大分公司,產品爲自行車踏板、座墊及自行車相關零組件,因應自行車專業市場區隔,發展6大零組件品牌行銷至全球70個國家,主要銷售於歐洲自行車市場,佔比高達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