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擬合建太空港 科技外交 打造里程碑
美國釋出善意要與臺灣攜手打造「太空港」,全面強化太空科技佈局。業界分析,若臺美合作太空港成局,不僅是美國與臺灣科技領域的深度合作,更是重要的科技外交里程碑。
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已經授權超過20座商用太空港,希望透過太空港計劃打造全新的運輸模式。太空港是專門提供火箭、太空船或者太空飛機發射及着陸的地面設施,類似飛機起降用的「機場」,被視爲是太空旅遊、衛星發射、太空貨運等太空經濟的關鍵基礎設施。
業界認爲,太空運輸時代即將到來,臺灣不僅提升衛星自制率,積極投入自制火箭發射,在美國釋出善意情況下,未來可望打造太空港,全面強化太空科技佈局。臺灣透過設置太空港,除可完成「火箭阿伯」(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的火箭發射夢想,還可發展無人火箭及太空運輸。
業界指出,現在太空運輸技術仍在發展中,通常採取亞軌道飛行,透過飛行高度達到卡門線100公里的太空邊界,如果是垂直髮射,就是以拋物線方式落回地球,或者空中飛,滑翔降落等,或者極高速地對地的運輸,目前馬斯克旗下SpaceX的星艦計劃(Starship),貝佐斯旗下藍色起源(Blue Origin),英國富豪布蘭森旗下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Virgin Ga)均積極投入。
另一方面,近年臺灣積極提升太空科技能力,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更將「競逐太空、探索海洋」作爲臺灣產業發展三大方向之一。
國家太空中心積極提升衛星及火箭的自制,今年打造「福衛八號」,從設計、製造到整合測試,有超過20家產學研單位參與,更有高達84%的關鍵元件完全由國內團隊自主研發。
從衛星、火箭到太空港,臺灣積極強化自主整合能力,打造臺灣太空產業供應鏈,更積極投入自制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