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兩輪實體磋商 臺幣都出現戲劇性暴升

臺美二度實體磋商期間,臺幣再次出現戲劇性暴升,引發市場揣測;據悉,這一輪磋商並未涉及匯率議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美對等關稅談判取得建設性進展,不過,在臺美二度實體磋商期間,臺幣再次出現戲劇性暴升,引發市場揣測。根據政院所提的參與談判部會名單,並不包括中央銀行;據悉,這一輪磋商並未涉及匯率議題。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在美東時間六月廿五日率團赴美磋商,臺幣自廿四日至廿六日,短短三個交易日強升五點六九角,廿七日盤中甚至見廿八字頭,最高升抵廿八點九○四元,尾盤在中央銀行出手下由升反貶,收廿九點一八元。

在此期間,多家外電報導,包括臺灣央行在內的亞洲央行,都開始放手讓本幣升值,並暗示若匯率變動「有序」,未來仍可能接受升值延續。

臺美對等關稅磋商期間,臺幣再次強升,引發市場揣測。今年五月一日臺美首次實體磋商,當時臺幣同樣出現出現暴力升值,五月二日匯市上演大驚奇,盤中強升一點二四七元,近十四年半首見,收盤前央行進場買匯阻升,臺幣仍飆升九點五三角。

當時臺幣戲劇性升值,驚動賴清德總統、央行總裁楊金龍,紛紛親上火線,強調臺美談判並未涉及匯率議題、美國並未要求臺幣升值,並向市場信心喊話,更喊打炒匯禿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