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合作「太空港」? 專家:距離實用化還有長路

美國在臺協會(AIT)臉書發文指出,臺美的太空合作從過去、現在、未來,都在持續拓展更多可能性,包括可能的太空港合作也正待未來更進一步的評估和討論。圖/擷取自美國在臺協會臉書

美國在臺協會AIT在臉書發文宣稱,美臺可合作建設太空港,透過「亞軌道飛行」,可使臺北與休士頓之間的旅行時間縮短至2.5個小時,縮短兩地的直飛時間。國防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表示,九棚國家太空發射場纔剛選址完成,美方就拋出合作訊息,可能想參與接下來的規劃、選商、技術取得等工作。他強調,太空領域發展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也不是一天兩天就會有成果的東西,如今能事先起步也是好事。

許智翔表示,從軍事角度解讀,美國空軍開發中的「火箭貨運」計劃,將可利用亞軌道太空火箭或太空飛機,在很快的時間之內將武器或裝備送到臺灣完成補給,甚至就可以不需要盟軍艦隊辛苦突破中國大陸的「拒止(A2/AD)戰術。

不過他坦言,目前尚還不確定「太空港」所使用的載具型態,如美國空軍的快速運輸火箭等都還在研發階段,且還是火箭形式,意味我方也要有可接收的設施器材。又如美國太空總署NASA準備用於太空站運補的「築夢者」太空梭,除了發射設施外,還要有可供降落的跑道等場站基礎建設,是否真的能坐落在九棚國家發射場,恐怕還很難確定。

許智翔指出,目前太空「次軌道」旅行如貝佐斯的「藍色起源」火箭等,不管是富豪旅行或科學研究,每趟的成本恐怕都高達上千萬元,距離搭飛機那樣的實用化運作,恐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他分析,國家太空發射場纔剛選址完成,美方就拋出合作太空港的訊息,可能是也想參與接下來進一步規劃、選商、科技技術取得等。此外,美國休士頓太空港已開發十年以上,此時提到或許也有可能是希望我們也可以進一步去投資。

他認爲目前看來,太空港固然是願景,但政策或政治宣示的意味更爲濃厚,但既然美方說了,應該也代表美方希望更多合作。他指出,美國NASA受到必須與邦交國合作的限制,與我方交流障礙重重,如今或許是雙方的新契機。

許智翔並透露,我國與歐、法、日等太空大國都有互動,隨着川普2.0上臺,各國爲擺脫對美在安全、軍工及太空等領域的依賴,也在尋求更多合作,這也是臺灣的機會之一。他強調,太空領域發展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也不是一天兩天就會有成果的東西,如今能事先規劃或預留未來提升空間,也是好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