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關稅談判 葫蘆裡賣什麼膏藥?

▲以臺灣目前的內外處境,當然不可能成爲川普眼裡的「贏家」。(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白宮宣佈臺灣出口至美國商品從8月7日起,加徵20%對等關稅,較原先32%有所調降,但高於日韓的15%。消息傳來,在臺灣社會引發一片譁然,傳統產業業者何去何從,成爲輿論熱議話題;在野陣營則批評,政府談判過程充滿「黑箱作業」。

臺美談判 有可能受到非經濟因素干擾

彭博專欄作家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撰文說,大家都知道川普向來偏好「贏家」;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川普對臺灣本就不屑一顧,曾形容臺灣是「筆尖」。

川普沒有像其前任拜登總統那樣,多次提「出兵護臺」的說法,而是刻意保持戰略模糊。因此,以臺灣目前的內外處境,當然不可能成爲川普眼裡的「贏家」。

賴清德總統表示,目前20%只是「暫時性」關稅,因爲談判的程序安排,臺美雙方還未達成總結會議。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事實上,如同泰國、韓國和日本等,即便是美國的堅定盟友,也是經歷過一段漫長拉鋸的談判過程。

尤其是泰國,BBC News中文即指出,泰國對美出口規模龐大,去年出口額即超過630億美元,約佔其總出口的五分之一。但泰國也是拖到最後一刻,才把美方原來設定的36%關稅降至19%。而且,談判過程充滿波折,至今仍沒有具體細節,說明雙方究竟達成了什麼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泰國同樣面臨國內政治和輿論的掣肘,現任政府是個脆弱且分裂的聯合政府,受制於各方利益團體。更糟的是,泰國做出了一些與貿易無關的決策,激怒了川普政府。

因此,臺美談判也有可能受到非經濟因素的干擾。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聽取臺美關稅談判簡報的兩位臺灣官員和一位美國官員曾說,談判人員7月8日已就傳統上構成關稅協議核心的市場準入問題達成基本協議,並希望能在幾天內宣佈。其中一位官員指稱,川普可能出於美中經貿談判的考量而擱置協議。

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受訪時分析,美國需要將對中國大陸關稅稅率,設定在高於臺灣的中間位置,就不可能把對臺關稅降得太低;而外媒則指出,北京擔心臺美經濟關係過於緊密,可能損及中國利益。因爲,北京不樂見臺美經濟持續密切交流,更不願臺灣在經濟上取得更高的獨立性。

臺灣該注意地緣政治效應 關稅協議「魔鬼藏在細節裡」

臺灣應該注意川普關稅戰可能造成的地緣政治效應。首先,關稅戰已引發許多國家內部政局的變動。例如,南韓前總統尹錫悅遭彈劾下臺的一個重要因素,可能是他親美反共的保守路線,沒有從川普政府獲取經濟報償,故未得到國內民衆支持;在日本參議院選舉中,極右勢力崛起造成自民黨的大敗,恐怕也出於對川普關稅政策的反彈。

在歐盟內部,德法兩大經濟體對於應與美國快速達成協議,或是爭取更好協議,存在分歧。歐盟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最後雖與川普達成協議,但卻引發歐洲內部激烈爭議。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即指馮是「輕量級談判手」,諷刺協議根本是川普把馮「當早餐吃了」。

BBC News 中文評論,川普全球關稅勝利可能代價高昂,美國長期的貿易伙伴可能會開始尋求繞過美國,這個他們不再視爲可靠經濟盟友的對象,而意圖建立新的經濟與政治聯繫。中國大陸就是其中一個選項。

有人形容與川普談關稅協議是「魔鬼藏在細節裡」。川普的不可預測性,讓人不清楚他葫蘆裡裝的是什麼膏藥。目前看來,與美國分享安全利益的盟國,也沒有在協議中得到關稅豁免;但可以確定的是,經貿一直是美國實施對外政策的主要工具。

▼臺灣應該注意川普關稅戰可能造成的地緣政治效應。(圖/路透)

國人質疑黑箱作業 擔心「外交秘密」變成「秘密外交」

冷戰時期美國曾以反共爲名,對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無差別」的經濟制裁。隨後,在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的建議下,改以前蘇聯爲目標,採取「差別待遇」策略,即運用最惠國待遇(MFN)爲工具,對親蘇國家給予「懲罰」,對反蘇或採獨立路線國家,則給予「獎賞」。這項策略最後導致社會主義陣營的分崩離析。

川普的關稅政策本以中共爲主要對象,未來是否會因此劃清敵友,改採差別對待政策,有待進一步觀察。但中共似乎已做了「超前部署」。

中共商務部於上月28日嚴正表態,強調反對任何國家以犧牲中方利益,換取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並警告若出現此類情況,中方將堅決反制。另一方面,有大陸學者建議,中共應重塑全球經貿架構,尤其是積極爭取第三世界國家,與美國爭奪全球經貿主導權。

今年4月12日,賴清德總統曾以「臺灣加1:全球經貿變化的臺灣新佈局」爲題發表演說,強調「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只要朝野合作,全國人民共同團結因應,一定能順利度過難關。」

「談判以實力爲後盾」,遺憾的是,以當前臺灣社會分裂的狀況,很難想像政府會有強大底氣,走向與美國的談判桌上。

國人質疑黑箱作業,是擔心「外交秘密」變成了「秘密外交」。「秘密」本是外交談判的一個重要特徵。依外交百科的詮釋,「外交秘密」是指對外交談判的意圖、策略、內容及過程,皆須「守密」。因爲在談判進行中,對其公開的越少,成功的希望就越大。

「秘密外交」則是指某些國家的政府之間,爲了不正當目的而私下進行的陰謀性外交活動。它一旦造成惡果,往往就要由其本國人民或別國人民去承擔。

儘管因爲民共交惡而使兩岸關係每況愈下;但不可否認,中國大陸和香港至今仍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因此,穩定兩岸關係,並分散出口以降低風險,對臺灣而言都至爲重要。

在此之前,如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宋文笛所說「對夾在咄咄逼人的北京與朝令夕改的川普之間的臺灣來說,能保持低調已是幸事。」

▼「秘密外交」則是指某些國家的政府之間,爲了不正當目的而私下進行的陰謀性外交活動。它一旦造成惡果,往往就要由其本國人民或別國人民去承擔。(圖/總統府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