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關稅…工總:10%至15%相對有利 商總:若逾20% 政府該道歉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昨天表示,臺灣在國際談判常被邊緣化,臺灣籌碼不多,相較中國、日本、南韓,談判空間更是有限,美國四月宣佈對臺徵高達百分之卅二的對等關稅就「極不合理」、「臺商根本承擔不起」。

林伯豐說,關稅雖然嚴峻,但匯率風險更讓出口導向企業難以招架,新臺幣兌美元若跌破廿九元以下,對出口商來說,匯率造成的傷害甚至比關稅更大。

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說,臺灣仍有希望爭取到百分之十五的稅率,首先,臺灣配合美國提高國防預算,臺積電也擴大投資美國,更宣佈要採購阿拉斯加天然氣,種種要求都配合,若是比態度強硬的日韓還高,那就很不合理。尤其臺灣對美出口佔比百分之廿三,是很大的市場,日本與南韓都加入了很多區域經濟組織,享有免稅,若放棄美國市場,還有其他市場可以轉移,臺灣卻沒有,因此處境相對困難。

但他也說,臺積電擴大投資美國還未經過投審會就宣佈,這是錯失良機,若是政府整合高科技業者佈局投資美國,手上的籌碼就更多。他表示,政府過去一段時間都說談判氣氛良好、臺美關係史上最好,若最後稅率超過百分之廿,那真的應該出來道歉。

工總也表示,從目前已公佈關稅的東南亞國家來看,美國對這些國家課徵的對等關稅都不低,例如新增國家馬來西亞就被課了百分之廿五,臺灣被課的稅率,可能不會太樂觀。

工總指出,臺灣企業不只要與亞洲其他國家比氣長,也要與美國消費者比氣長,畢竟調漲的關稅最終要轉嫁給消費者。

就工總瞭解,目前臺灣比較大型的出口廠都透過各自的協商能力爭取最有利的條件,但是對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就很辛苦了,總體而言,工總認爲,臺灣與美國的對等關稅若能維持在百分之十至十五,則相對有利,最起碼期待能少於百分之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