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隆A無人機完成兩次5馬赫飛行 五角大廈授予高超音速技術認證
泰隆A飛行器採用的是煤油-液態氧火箭引擎。(圖/Ursa Major)
五角大廈週一宣佈,總部位於加州的平流層發射系統公司(Stratolaunch)公司,其「泰隆A」 (Talon-A) 飛行器完成了兩次高超音速試飛,並且兩次都完整回收。五角大廈爲其提供實化用技術認證,它成爲有史以來,第一款達到 5 馬赫速度飛行,並完整保存下來的全自動飛行器。
防衛新聞(Defesne News)報導,此次飛行是五角大廈「多軍種先進能力高超音速試驗檯計劃」(MACH-TB)的一部分,公司執行長 克雷沃(Zachary Krevor)表示,兩次試飛均達到了美國國防部規定的所有性能標準,誤差在 1% 以內。
克雷沃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或第二次進入高超音速狀態,特別是當我們的速度更快時,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但也許更重要的里程碑,是兩次飛行後都能完整回收泰隆A 飛行器(TA-2),意味着重複使用 。美國自 1960 年代末期,停止X-15火箭飛機的實驗以來,再也沒有可回收再使用的高超音速飛行器。
泰隆A無人機利用運載飛機送至高空再發射。(圖/Ursa Major )
所謂高超音速是指5馬赫以上,當年的X-15可以飛行到5.9馬赫,造就了好幾位太空人,比如首位登月的太空人阿姆斯壯。在 X-15 計劃結束後,數十年來,五角大廈對高超音速的研究不斷減少,而現在,五角大廈重新開始推動高超音速系統的發展。隨着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在研發甚至部署高超音速系統方面取得進展,美國國防部重新開展了對高超音速系統的興趣,必須要有滿足性能的平臺,才能瞭解那種情況的流體、壓力與溫度,以此設備與製作性能更好的飛機或是武器。
同時,泰隆A飛行器的操作成本遠低於X-15與其他的實驗機,並且還更容易製作。克雷沃表示,泰隆A最終將成爲有有更多數量、更經濟的高超音速試驗平臺。
克雷沃拒絕提供 Talon-A 下一次飛行的具體時間表,因爲他也還不確定。只能說大約是6 月份進行。這可以看出一個規律,平均間隔3個月測試一次。
克雷沃說:「我們還在擴大性能範圍,每次飛行的速度越來越快,增加更多的機動動作。所以我們更在乎的是下一次的飛行課目,而不是增加飛行的次數。」
泰隆A需要大型的運載飛機將其送至高空,再平流層的高度,點燃火箭引擎如同飛彈一樣發射出去。目前運載它的飛機是巨大的雙機身飛機「大鵬」(Roc),不過大鵬只有1架,因此需要增加更多的運載飛機。
目前該公司正在改裝1架波音 747 噴射客機,定名「莫哈韋精神號」(Spirit of Mojave),可望成爲第2架運載飛機。改裝工作進展順利,他預計飛機將於今年夏季或秋季開始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