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捷簽署文學駐村交流 李遠訪歐結束:臺灣在世界是一個強大存在
▲李遠訪歐行程結束,表示身爲臺灣人感到驕傲。(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布拉格報導
文化部長李遠首度訪歐行程結束,他特地在布拉格時間凌晨發文,提到此行從巴黎「臺法文化獎」評審,到捷克的故宮特展,「抗議」如影隨形,但來自和法國、捷克的堅定友誼,一路有驚無險,談了很多合作案,也簽了備忘錄,未來跟兩國的合作很多,有感表示「我想我們守住了」,更說此行感受到「臺灣在世界上是一個強大的存在。」
▲文化部長李遠見證摩拉維亞圖書館館長庫比切克、駐捷克代表處文化組副組長馬嘉霙,簽署「臺捷文學駐村交流計劃」。(圖/文化部)
李遠爲「2025臺灣歐洲文化年」先後拜訪法國、捷克,洽談更多文化交流與合作機會,13日赴捷克第二大城布爾諾(Brno),見證摩拉維亞圖書館館長庫比切克(Tomáš Kubíček)與駐捷克代表處文化組副組長馬嘉霙,共同簽署「臺捷文學駐村交流計劃」合作協議,宣告自明(2026)年起,臺灣、捷克兩國每年將互派1位作家或譯者駐村1個月,爲雙邊文學創作與文化對話開啓新里程碑。
庫比切克提到,「摩拉維亞圖書館」與「國立臺灣文學館」2022年簽署合作協議以後,臺文館以很高的效率,短時間就籌辦了捷克現當代文學展。隨後摩拉維亞圖書館也啓動與臺灣的大學間合作,從到訪學習的學生身上,他看見臺灣學生對研究的熱情。
此次摩拉維亞圖書館與臺灣展開第3階段「駐村計劃」的合作,將藉由雙方互相駐村深入兩國文學圈,增加對彼此文學的瞭解,庫比切克堅信,文學可以成爲文化外交重要工具。
▲李遠回顧捷克行程。(圖/文化部)
李遠表示,4天的捷克交流行程,他與電影、文學等各界對談,深刻理解更多的接觸與來往能更有助於臺捷間彼此的理解。他也分享在故宮特展開幕酒會時,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問他,「臺灣爲何捨得讓珍貴的故宮文物來到捷克?」李遠毫不猶豫地回答,「臺捷的感情深厚,如果一定只能選擇一個國家,當然選擇捷克」。
此外李遠12日晚間在「哈維爾圖書館」進行文學講座時,他發現自己說的笑話,都能獲得捷克觀衆熱烈迴應,「原因應該來自於臺捷雙方都經過漫長悲傷的歷史,因此所產生的幽默感,如同臺灣人總喜歡讀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作品一般。對於啓動駐村計劃,李遠也充滿期待,「多麼希望我是第一個駐村的人」。
▲此行與捷克談成許多未來合作。(圖/文化部)
李遠13日也參訪布爾諾的重要文化資產,包括地下儲水歷史建築(Žlutý kopec Water Tank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現代建築大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設計的圖根哈特別墅(Villa Tugendhat)。
在最後一站參觀圖根哈特別墅時,別墅特地放上臺灣國旗迎接李遠及訪團,讓大家持續感受一路以來,捷克對臺展現的友好關係。
▲參觀圖根哈特別墅時,別墅特地放上臺灣國旗迎接李遠及訪團。(圖/記者林育綾攝)
結束歐洲行程,李遠也在14日凌晨有感於臉書發文,提到從巴黎的「臺法文化獎」到布拉格的「故宮文物百選」特展,沿途雖然面臨中共抗議壓力,但法國與捷克展現的堅定友誼,讓所有交流順利推進,並簽署多項合作備忘錄,爲未來文化合作開啓新契機。他表示,「我們守住了,是因爲臺灣有自己的實力,展現了強大的力量與意志力,才能堅持住尊嚴」。
李遠說,行程緊湊到每天深夜纔回旅館,往往累到倒頭就睡,但在布拉格最後一天,他與訪團在查理大橋留下「一起跳躍」的照片,象徵圓滿收尾,直說「身爲臺灣人,感到驕傲與幸福」,隔天清晨更說,「我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也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愛國主義者。這趟歐洲之行,更讓我堅定相信,臺灣在世界上是一個強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