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鳳凰城購地 做好擴廠準備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右三)日前造訪臺積電亞利桑那廠(AZ廠),宣佈首款在美國製造的Blackwell晶片,即出自臺積電AZ廠。(摘自輝達官網)

輝達在臺灣設立亞太總部的土地卡關,臺積電在鳳凰城擴展頗爲順利。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16日在法說會宣佈,將在亞利桑那州取得第2塊地,作爲後續擴廠用途。外媒報導,臺積電將與當地土地開發商合作開發2428公頃土地,該計劃案名爲NorthPark,土地所有權爲亞利桑那州土地管理局,將透過拍賣方式出售。

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商業雜誌》報導,臺積電已與開發商Pulte Group合作,雙方將針對鄰近臺積電既有廠區附近的6000英畝,約2428公頃土地進行開發。

該計劃案開發項目包括商業、住宅及創新園區,由Pulte Group去年向鳳凰城市政府提出綜合型城市開發申請,其中還有900英畝,約364公頃的區域,名爲創新走廊,緊鄰臺積電既有的亞利桑那州廠南側,被認爲是候選擴廠用地。

臺積電AZ廠迴應外媒表示,創新走廊的土地爲擴廠提供有力選項,公司在擴廠時很重視土地連續性與距離,以及基礎建設的可行性。

外界推估,取得土地將推升後續的資本支出,不過供應鏈業者指出,相比晶圓廠建造的成本,土地的固定成本只是微乎其微。臺積電財務長黃仁昭指出,第一塊地若要容納後續3座晶圓廠和2座封裝廠,可能稍嫌不足。現在取得的第2塊地則可補足土地需求,容納更多基礎設施。

半導體專家指出,晶圓廠並非蓋好就可獨立運作,像是行政人員需要辦公室,也需要倉儲、水處理廠、廢棄物處理以及穩定電力的變電站等,因此要進行後續的3座晶圓廠擴廠以及2座先進封裝廠,現有的土地確實不夠用。

專家表示,以高雄的2奈米廠爲例,在臺灣相關供應鏈備齊以及既有設施都完備的情況下,高雄3座晶圓廠仍需近70公頃,而亞利桑那州位處相對缺水的沙漠,同時在鄰近供應鏈還未成熟的情況下,預期水處理廠、倉儲的規模可能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