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雜音不斷!高盛、花旗聚焦六大議題 仍喊「買進」
臺積電。圖/路透
臺積電(2330)近期雜音紛擾,包括川普關稅戰、與英特爾(Intel)合資、及美國產能影響等。對此,高盛、花旗兩大外資火速出具最新報告,聚焦「六大議題」,解析近期潛在挑戰,並同樣看好臺積電技術的領導地位和韌性,均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分別爲1,400元、1,540元。
綜合高盛、花旗報告重點,六大議題分別爲:臺積電的商業策略、臺積電/英特爾間的關係、合資企業具有潛在反壟斷影響、產量提升和工藝成熟度的問題、臺積電擴大美國產能、潛在關稅的直接影響可能有限。
針對市場傳言,英特爾與臺積電成立合資的議題,臺積電目前不評論市場傳聞。不過,高盛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呂昆霖分析,臺積電的商業策略始終保持獨立。
重要的是,臺積電的先進製程技術是自有專業技術,且具關鍵競爭優勢,對於競爭對手的技術授權更是極爲保守。因此,臺積電與英特爾間達成技術轉讓協議的可能性較低,也不符合長期策略。
另外,市場關注英特爾是否會將與晶圓代工業務轉爲獨立,並尋求臺積電投資或技術轉讓,造成臺積電不利影響。花旗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陳佳儀則補充,英特爾的製程生態系統、設計方法與製造模式與臺積電截然不同,例如:設計流程調整、EDA工具適配與良率驗證等,都將限制英特爾快速擴展代工市場的能力。短期內,英特爾仍難以在先進製程上與臺積電正面競爭。
潛在關稅議題上,呂昆霖指出,半導體與晶片多數送往後端的封裝與組裝整合後,才流向最終客戶。因此,臺積電並不會直接向美國運送產品,潛在關稅的直接影響有限,主要影響下游供應鏈或客戶,而非臺積電自身營運。
美國產能擴張方面,目前臺積電計劃於2028年提升第二座美國晶圓廠的產能,並於2030年擴增第三座晶圓廠,且在亞利桑那州的總投資將超過650億美元,強化美國佈局。
展望後市,高盛預估,臺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佔據超過60%的營收,由於技術領先,能有效掌握AI、5G、HPC、EV等領域的長期結構性成長,且目前估值仍具吸引力,價位處於過去十年交易歷史的中端(本益比約10-29倍),預期未來長期毛利率將維持於53%以上,長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