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鴻海等科技股頻創高、還能買?專家一理由:估值「甚至便宜」
臺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股18日收盤上揚148點,收在24,482點,不只大盤創了歷史新高點,包含臺積電(2330)一度攀上1,200元、鴻海也觸及210元波段高點,卻有不少投資人都擔心現在的科技股「太貴了」。然而,財經專家遊庭皓舉數據指出,雖然科技股的本益比高,但相對於其高速的盈餘增長,「估值反而合理,甚至便宜」。
臺、美股不斷創新高,部分投資人開始擔心,做爲領漲指標的科技股已經太貴了。對此,遊庭皓在臉書發文指出,從本益比看,科技股的平均預估本益比達到28.2倍,一直都是最貴的板塊。
遊庭皓進一步表示,甚至,若單獨科技產業的數據將拉到30.8倍,不僅明顯高於工業22.5倍、醫療保健的18.5倍,也高於原物料的18.4倍等傳統產業。
遊庭皓接着舉例,不過情況將完全不同。他說,若將成長性納入考量,用 PEG(本益成長比)來估量,美股科技七巨頭的PEG僅1.6倍,而整個科技股也僅約2.3倍。
遊庭皓說道,科技股估值,遠低於日常消費的6.7倍,與醫療保健的4.4倍,甚至,比工業的3.4倍和公用事業3.3倍等還低。
遊庭皓直言,雖然科技股的本益比高,但「相對於其高速的盈餘增長,估值反而合理,甚至便宜,賺錢的速度決定了估值的高低」。
臺股18日收盤上揚148點,收在24,482點,創新高。分析師則表示,資金行情推動臺股大盤再創下新高紀錄,但目前持股不宜過度加碼,後續則可持續留意AI、PCB、CPO、光學股、低基期股等族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