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50指數8月漲近23%,科技股還值得買嗎?

8月25日,科創50指數再度大漲3.2%,科技股持續走強,國產芯片概念股漲幅居前,寒武紀(688256)、海光信息(688041)漲超10%。

數據顯示,今年8月以來,科技股成爲市場領漲概念,科創50指數上漲近23%,同期上證指數漲幅爲8.8%。AI算力硬件產業鏈(芯片、PCB、液冷等)成爲此輪科技股行情的核心驅動力,計算機、電子、通信三大科技細分板塊8月漲幅分別爲18.7%、15.2%、22.1%,顯著跑贏大盤。資金活躍度高,板塊內輪動特徵突出。

有公募基金經理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認爲,今年以來,A股整體漲幅約15%至17個%,在全球屬於中等偏上,但最近芯片板塊的上漲短期相對過熱,半導體行業8月23日的成交量已經佔到全部A股的10%,達到非常高的位置,後續可能需要震盪消化,可以找一些低位方向,例如半導體設備、材料,或AI應用等領域。

科技股結構性分化

8月以來,AI芯片板塊成爲科技股行情主線,科創芯片指數漲超30%,寒武紀、海光信息等龍頭股月內多次漲停。8月21日發佈的DeepSeek-V3.1,使用的UE8MO FP8 Scale參數精度指向了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上述消息進一步加速國產芯片上漲,寒武紀當日突破1000元,22日“20cm”漲停,海光信息、和而泰(002402)等個股紛紛創歷史新高。

同時,液冷、電源等AI服務器配套設備接力上漲。數據顯示,Wind液冷服務器指數8月累計漲幅達29%,英維克(002837)、歐陸通(300870)、思泉新材(301489)等相關個股8月漲幅均超過100%。

相比之下,機器人、AI應用等科技板塊8月表現滯後,平均漲幅僅10%至12%。上述基金經理認爲,國產芯片概念的崛起,本質上是技術突破、政策紅利與國產替代預期共振的結果,而部分機器人個股的回調則是概念炒作退潮、業績驗證缺失與資金虹吸共同作用的原因。在AI應用端,消費電子與物聯網是重要切入口,8月份部分消費電子個股股價明顯回暖,未來AI概念有望從硬件向終端應用延伸。

還有機會嗎?

科技股在經歷了這波上漲後,後續還有多大空間?

業內人士認爲,若單純從估值等角度來看,科技股目前處於歷史高位水平。根據Wind數據,截至8月25日,科創50指數動態市盈率高達180.78倍,處於2020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超過2021年、2023年等階段性高點,估值溢價程度顯著。

從份額變化看,科創50ETF(588000)資金流出呈現加劇趨勢,8月26日減少16.43萬份,之前一週大幅減少78.53億份,8月累計減少175.65億份。科創50ETF份額已經從年初909.30億份(2025年1月2日)降至目前的624.45億份,對應規模從915.75億元降至845.31億元,降幅約7.7%。

8月以來,資金明顯從電子、計算機等成長板塊轉向金融、化工等低估值板塊。數據顯示,8月非銀金融ETF淨流入超60億元,基礎化工ETF淨流入20.9億元,而電子行業ETF淨流出達507.9億元。

有私募基金經理接受採訪時分析,從短期視角看,科技股在經過連續的上漲後,調整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一些AI方向、芯片方向、國產算力方向,可以考慮做一定的止盈。如果偏好成長股,可以關注相對有性價比的,例如國產光模塊、交換機、消費電子當中的元器件等,目前漲幅並不多。

上述公募基金經理也認爲,國產算力芯片目前更偏向情緒炒作,後續仍需要關注最終產能情況,以及互聯網大廠國產芯片採購比例,長期看國產芯片有一定空間,但當下一定處於一個高波動狀態。短期可以找一些低位方向,例如半導體設備、材料,或者AI應用等科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