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不能說的理由

(圖/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執政甫44天,就超順利地拿下臺積電。明面上是川普式的施壓奏效,私底下臺積電卻有無法明說的理由。

許多國家都在相似時間點啓動半導體產業,美國更是領頭羊,但40年後臺積電獨領風騷,晶片的「高良率」輾壓全球競爭者,原因何在?一是先進製程,二是執行製程的工程師。換句話說,臺灣優秀的人才及獨特的職場文化纔是臺積電的核心競爭力。但人才正在凋零,錯誤的教育政策帶着臺灣的競爭力墜入斷崖。

歷次課綱不斷刪減基本學科必修時數,108課綱達於極致,自然組4科3年只有8個必修學分,並因此刪減了高階重要單元,導致學生無法順暢銜接大學專業,甚至誤導了學生對自己數理能力的認知。

臺大電資學院張耀教授發現,108課綱學生入學後,大一的基礎課程如微積分、普通化學,相較於上屆成績降低9%到14%;大三要修讀「演算法」時又出現停修人數增加的狀況。臺大如此,清華亦然,3~6年後臺灣半導體的產業人才何在?這早已是業界共同的憂慮。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曾呼籲政府注意人才危機,但得到的迴應卻是開放白領外勞。姑且不論臺灣待遇是否吸引得到全球一流科技人才,更應深思臺灣的人才優勢除了數理能力外,融合了品格與使命感的職場文化更是重中之重。臺積電的「高良率」,除了製程先進外,工程師的夙興夜寐與先公後私,才真是用血汗擦亮了臺積電的招牌。

但課綱世代工程師的價值觀逐漸翻轉,若以40歲爲界,兩代之間常常不知如何對話。108之後,課綱對文、史、公民3科的破壞尤巨,未來新進工程師數理能力既低落,傳統價值觀又被顛覆,缺水、缺電、缺土地的臺灣,沒有了人才,還值得留戀嗎?

民不與官鬥。對108課綱的憂慮是蔡明介的,也是魏哲家的。但臺積電設廠,水、電、土地處處需要官方配合,課綱事涉敏感議題,不能說就是不能說,但得另覓出路才能對股東交代。臺積電選在此刻重磅投資美國,既施惠於川普,也巧妙緩解了人才不足的危機,川普1張綠卡500萬美金的價碼,就是臺積電美國廠向全球招聘人才的大利多。

至於臺灣大失血──投資美國的1000億美元、數以萬計的高科技就業機會、超過2000億美元的間接經濟產出、半導體重心轉移等,這是外資超過70%的臺積電需要思考的問題嗎?108課綱製造產業危機,是賴政府該給個交代吧!(作者爲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